我才真正读懂了端午 端午节我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 )


食物连着胃,胃连着心,我们怀念的记忆里的滋味,原来挥之不去的思乡情 。
食物,其实是一种寄托和慰藉 。
短片《一禅小和尚》里,小和尚问师父:
“师父啊,有些人背着井离开了家乡,那家乡的人想喝水怎么办?”
师父说,他们背的不是井,是对家乡的思念 。
年轻时,我们也如小和尚般懵懂天真,不明白为什么人要背着井离开家乡,长大后才知道,这个背,不是背负,而是背对 。
我们在故乡出生、长大,却又在异乡漂泊,扎根 。
故乡,就成了回不去的远方 。
青年的我们,努力着,也仿徨着,思念着,也奋斗着 。
“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故乡”,原来这句话,早已写尽了我们的挣扎和离愁 。
03 中年的端午,一手牵起了稚子,一边读懂了父母 。
古语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
晋代《风士志》中记载:
“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载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
五月初五,家家都需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用以驱邪避害 。
除却插艾,还要系百索子 。用五色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要做香角子,挂在蚊帐钩上,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
年少时,对于这些繁文缛节嗤之以鼻,对父辈对仪式的虔诚也不以为然 。
可转头也来到了为人父母的人生节点,才明白那些不厌其烦的繁琐操作中,藏着对家人的祝福和深情 。
年岁上来了,竟也开始关注每一个传统节日,每每都要打电话回去,问父母要做哪些准备,有些什么禁忌 。
人到中年,忽然理解了父母细碎的絮叨,也开始注重给孩子的文化传承,这是中年的成熟,也是中年的责任 。
有朋友曾很遗憾地说,以前每年,都很烦父亲弄那一堆堆的艾草,味道奇怪不说,放在家里又碍眼又碍事 。
可前年秋天,父亲去世了,每到端午,家中少了那个张罗的身影,忽然就冷清了许多 。
朋友说,每当看到街边有人卖艾草,都会怔怔地在那里站上好久 。
走过半生,经历了遗憾和无常,才恍然明白,节日是用来表达他们对子女深切的爱 。
他们盼的原来根本不是节日,而是每年固定的那一天,必定能等到你的归来 。
看到自己的孩子,吃上一口自己亲手做的饭菜,就是为人父母最朴素而深切的愿望 。
原来我们在乎的,是每一个能够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 。
中年的端午,一手牵起稚子,一边读懂了父母 。
人生过半,只求岁月变缓,留住父母的青丝,让孩子慢慢长大 。

年年端午,又到端午 。
时光流转中,我们从稚嫩的孩童,来到成人世界 。
一年一度的节日,是必备的仪式,也是成长的标签 。
看过一段话说:

“你少时离家,父母尚是壮年,你一路狂奔不问归期 。


毕业、工作、成家,人世间酸甜苦辣都已尝遍 。


少年已老,父母迟暮,城已不是那个城,人也不再是那个身轻如燕的少年了 。”
年少时天地初开,一切尚且懵懂 。
青年忙于事业,中年汲汲于家庭 。
然而,无论时光如何飞速流逝,无论世事如何流转,节日最为朴素的内核,永远是健康和团圆 。
端午佳节,点个赞吧,愿你康健,万事顺遂,家人平安 。
【我才真正读懂了端午 端午节我明白了什么道理】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