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汉代玉器的琢磨工艺特点 汉代玉雕工艺特点


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汉代玉器的琢磨工艺特点 汉代玉雕工艺特点

文章插图
(接上期)
【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汉代玉器的琢磨工艺特点 汉代玉雕工艺特点】知道昨天的文字可能会引起部分人员的争议,因为关于玉器的鉴定一直有着各种的争议,因为玉器的历史要超过青铜和瓷器,特别是玉器的材质更复杂,受器物的完整性和稀缺性等因素影响,你还不能用热释光或者碳十四同位素提取物质做进一步的分析,所以玉器的真伪鉴别中,加工痕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我们需要客观认识这个问题,不要夸大和片面的以偏概全,更不能以此作为牟利的手段,这是文字的重点 。
西周时期的玉鱼
玉器的鉴定方法以前做过很多篇的文字介绍,现代最具有权威性的机构和人员也都是遵循着“料、工、型、纹、沁”这五个基本的要素,综合判断的结果,这里我们需要知道一个前提,只要是人为因素做出的结论,就不可能保证百分百的准确率;即使一个时代真的只有一种制作流程,但如同金字塔一般,我们所有的人都能看到它的最终完成模貌,却无法确知建造过程,同样的道理,玉器在成品完工之前,也会经历不同的工序步骤,研究者若未曾参与前人的工作,实难知晓全部的流程和制作窍门 。
而且这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稍晚的工序总会破坏前一步骤的制作痕迹,使观者难以明确分辨不同的痕迹特征,何况玉器最终要经过精细地打磨抛光才算完工,这一工序会把大部分的制作痕迹消磨殆尽,研究者或许可以辨识出若干未被破坏的残存痕迹,但如何真确判断各痕迹是来自那一步骤呢?
汉代玉蝉
网上自说自论的藏家,拿着自己满意的藏品发视频,有的还拿这些理论作为断伪的依据?
现在网络社会,我也没有资格不允许别人发言,但是我们可以将自己理解的话题和思路分享出来,让大家多一份思考,多一些鉴别的理智,总不是坏事吧 。
国内古玉研究的阵营一般有几大派别,一方面是考古专业,他们接触了大量的出土玉器,对器物年代的下限可以提出非常准确的时间,而且对于不同种类的材质和纹饰都能如数家珍,这种工作的优势无人能比;另一类是藏家派,以经验定藏品,以个人的感觉定真伪,这里面就有很多的高手存在;都是历经千锤百炼的市场洗礼,都有自己的藏品和方法 。还有一类属于江湖派,买卖者身份各异,说法和认知也不尽相同,有拿着假货说出一大堆理论的,也有拿着真品到处晒宝的,你接近哪一个群体,就会受到哪一个群体的影响,这里没有优胜劣汰,也不存在孰高孰低,各有自己的市场和乐趣,各有自己的研究观点和理论 。
汉代玉韘佩
但是我们接触了大量的收藏爱好者,却发现决定一个人收藏层次最大的问题,就是最基本的文化知识的欠缺,这会造成很多的认知偏差,而且越无知或者认知越低的人越固执,这是造假人员最喜欢的群体,只喜欢听好听的,一句话没有迎合就会炸毛,所以,我现在不愿意做鉴定的原因也是生不起那份气,惹不起那些人,你玩的开心就好,我专心做玉文化知识传播,如果从文化知识的角度可以提升您对玉文化的了解,那么再从工艺和材料、纹饰等方面去理解古人的器物就会少走弯路 。
了解的这些背景,就会知道,玉器的鉴定一定是综合分析的结果,千万不要以偏概全,不能拿一件器物的加工痕迹作为标准,它只能当参考 。
前面已经介绍了,因为我们缺乏这件玉器自开料乃至细部琢磨等工序的微痕资料,每一位研究者要以此有限资料归纳出不同时代的制作特征,并以此基础演绎推论判断其他传世玉器的年代,实有理论上和实际上的困难 。
汉代玉剑格
有人可能会建议先收集不同工序的半成品,再由此建立不同步骤的制作痕迹资料库,那上述问题自然解决 。
但如同前文所言,这种理论的前提是不同时代所使用的工具和遗留的制作痕迹皆自成体系且互不相容,但证实以上诸实务工作却未必如此 。
例如比较前文
的砣具痕迹,若和另件器物的制作痕迹相互比较
仅由两者的显微照片进行比对,我们可能会判断两者皆为同一时代的砣具痕迹 ,但实际
上图 的砣具痕出自汉代玉握猪
的砣具痕用来自西周早中期的玉璜
再者,由于作品本身的形制特征已确知为西周晚期的墓地所出的兽面
以及年代为西汉的凤纹佩
两相比较,若观察细部制作痕迹,我们真的可以由微痕特征判断出两者间千余年的时代差距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兽面的材质甚至不是玉质,但制作痕迹却彼此相近 。
由此可知,若研究目的是为了分辨出玉器的创作年代,以纯粹制作痕迹作为研究方法看来是无法胜任的 。
3、造型研究
汉代玉器的功能和战国相类,主要是身上的佩饰,因此多设计为左右对称的形制 。除了传统的造型外,汉代出现较多的玉质容器、人物形佩,以及动物圆雕 。
另外最具汉代特色的玉质用具,应是高等级贵族专用的葬具,尤其是包覆全身的玉匣 。
虽然由前文的讨论可知,以制作痕迹作为分辨年代的判断工具,效果相当有限,但若以造型特征为标准,其有效性则会提高不少 。
就如同商、西周的陶器,在揉土、拉坯、捏塑等技巧上其实并无什么差别,但制式化流程下的造形特征却有相当的差异 。
商代陶鬲
例如商、西周陶鬲最大的差別在于商代是分裆鬲,西周是联裆鬲,两者造形不同的主要原因正是工序不同所导致,一个是分开塑造袋足再粘合成形,一个是拉坯后剪开陶坯再捏合,一体成形完成三足 。
西周陶鬲
4、镂空的工艺
西汉早期玉器的造形特征显然有其独特的风格,而衬托此类风格最主要的制式技巧是“艺术镂空” 。“艺术镂空”的制式流程是先以小口径管具打孔,再穿上金属线拉切出弯弧的曲线
相较于战国,其时镂空的目的是为了凸显造形,故称之为“造型镂空”
艺术镂空的目的是为了和纹饰配套以呼应造型,本身是不可或缺的艺术组成部分,即使镂空已完成而无纹饰相互配合,观者仍难以辨识母题的身躯各部,故名之为艺术镂空 。
由此可见,若要判断战国和汉代的玉器,只要将纹饰暂且在脑海中抹去,若由镂空可以辨识母题特征,亦可分辨出是龙是凤的身体各个部分,拿此为战国时期的作品,而若无法判断出是何母题,或是身躯各部分隐约难辨,那此必为汉代时期的作品 。
汉代龙凤佩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年代的判断并不是依靠直觉,却可由风格理论来解析,而镂空即为制式化流程下可供判断的风格特征 。
风格理论虽然在下一篇文字中我们才会涉及,但现在已可知道,风格是指可以进行年代分期的特征 。
在我免费推广的文字专栏系列下方,还有专门的鉴定方法介绍课程,如果您觉得我的文字对你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学习玉器的鉴定有很大的帮助,可以点击下方的链接课程,不仅有各种鉴定识别的方法,还有如何利用自己的收藏,实现以藏养藏的梦想,50堂课程,只需要付出一包烟钱,您看看其他学员的好评和课程的目录,还不赶快动动手指,跟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