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有郡王和亲王 亲王跟郡王( 二 )


在这里需要注意,一字王和一字国王、两字国王在同级别中,还存在着大国、次国、小国之分,比如在辽国和金国,“宋”这个王号都比“晋”和“秦”等传统国号的等级高,这显然是两国在给邻居面子,而“秦、晋”自然又比“吴、越”的等级高 。
当然,辽、夏、金的王爵制度,毫无疑问是继承中原王朝的框架,就以辽国为例,辽太祖阿保机在称帝之前,就曾封赐告发诸弟谋反的安端妻子粘睦姑为晋国夫人,说明他那时就开始接受汉人以封号赏功的统治理念 。
到了太宗德光朝,就已经开始正式采用爵制,耶律倍虽然在天显元年(926)二月被其父封为人皇王,但并不属于辽国正式的封爵,猴格认为,人皇王属于特殊性的存在,应该视为属国王号,和女直国大王府的女直王、西夏国的西平王、沙洲回鹘王府的敦煌王性质类同 。
德光在位时,把汉人降将、降臣的王爵,和契丹贵族的王爵是分开来的,汉人王爵使用燕、魏、齐、吴等传统国号封爵,他们天家骨肉则采用明、寿安、太平、永康等吉祥美号 。
到世宗兀欲在位时,这两套王爵体系才开始混淆,传统国号封爵逐渐取代美号,比如天禄二年(948)十月,宗室耶律牒蜡封燕王,是第一个使用汉人王爵的契丹贵族 。
进入穆宗述律时代后,吉祥美号就彻底被中原的传统国号封爵取代,且在应历九年(959)出现追赠后族驸马都尉萧沙姑(萧敌鲁之子)为卫国王的现象,这是辽国首次出现国王的称号 。
景宗明扆在位时,王爵封授的规模开始扩大,毕竟景宗得位不正,需要拉拢人心,所以在保宁元年(969)四月,对皇室近亲不分差别的大分封 。
比如太宗嫡子太平王罨撒葛进封齐王,太宗庶子必摄封越王,敌烈封冀王;皇太叔李胡的嫡子赵王喜隐进封宋王,庶子宛封卫王;人皇王的庶子隆先封平王,稍封吴王,道隐封蜀王等等 。
景宗时代还出现第二位死国王,即皇后萧绰的父亲魏王萧思温,被追封楚国王 。此时辽国的王爵制度已经趋向完备,等圣宗即位后,就更加完善,且在封授对象上开始有所限制,并开始重视嫡庶出身问题 。
契丹辽国第一个活国王就出现在圣宗朝,即名将耶律休哥,在统和四年(986)封宋国王,这显然是突出休哥卓越的功绩才给的封赐 。
在此之后,为了突出某人的优越地位和重大功绩,生封或者死赠国王逐渐增多:
统和十六年(998),圣宗的两个母弟,恒王隆庆进封梁国王,郑王隆祐进封吴国王;二十二年(1004),相臣韩德让(耶律隆运)也从齐王进封晋国王 。
隆庆后来进封晋国王,又进封秦晋国王,成为契丹首个两字国王,还是活的;而隆祐则先后进封楚国王、齐国王 。韩德让的侄子燕王耶律制心在太平四年(1024)死后,被追封陈国王 。
到了兴宗时代,就更是遍地一字王和一字国王了,受封人群特别集中在兴宗外家、钦爱皇后萧耨斤家族 。
兴宗儿子道宗,在即位后的第一个十年里,也是大肆封赠王爵,但随着皇太叔重元之乱后,因为道宗对亲贵的猜忌日深,封授数量就大幅下降,道宗甚至在大康五年(1079)十月颁诏“诏惟皇子仍一字王,余并削降 。”
意思就是:以后只有皇帝儿子可以封授一字王以上,其余的一字王统统降级成郡王 。当时炙手可热的宠臣魏王耶律乙辛,就因此被降封混同郡王 。
到了末代天祚帝在位时期,由于国事颓败,为了拉拢人心,又开始打破道宗惟皇子得封国号王的规定,对皇室近亲以及后族亲贵等,都授予国号王爵,越往后期,王爵封授就越混乱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