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调理身体的好帮手 灸法注意事项( 二 )


扶正与祛邪,方法不同,但二者相互为用,相辅相成,既可先祛邪后扶正,又可先扶正后祛邪,或扶正与祛邪并用 。一般以“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为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 。
二、灸法注意事项
针灸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大家都知道针灸的作用有很多,但是却并不了解其具体的注意事项 。
灸法注意事项
1、施术者应严肃认真、专心致志、精心操作 。施灸前应对病人说明施灸要求,消除恐惧心理 。若需瘢痕灸,必须先征得病人同意,应处理好灸疮,防止感染 。
2、施灸过程中,应防止艾火烧着衣物、被褥等 。施灸完毕,必须将艾条或艾炷媳灭,以防发生火灾 。对于昏迷、反应迟纯或局部感觉消失的病人,应注意勿灸过量,避免烧烫伤 。
3、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证施灸,取穴要准,灸穴勿过多,热力应充足,火力宜均匀,切勿乱灸暴灸 。
4、灸治中,出现晕灸者罕见 。若一旦发生晕灸,则应按晕针处理方法而行急救 。
三、针灸治疗的配穴方法
本经配穴法
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而末涉及其它脏腑时,即选取该病变经脉上的腧穴,配成处方进行治疗 。如肺病咳嗽,可取肺募中府,同时远取本经之尺泽、太渊 。
前后配穴法
针灸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但是多数人对于这一针灸的具体治疗方法不是很了解,那么针灸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前指胸腹,后指背腰 。选取前后部位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称为前后配穴法,亦名“腹背阴阳配穴法” 。凡治脏腑疾患,均可采用此法 。例如,胃痛前取中脘、梁门,后取胃俞、胃仓;哮喘前取天突、膻中,后取肺俞、定喘等 。
表里经配穴法
本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为依据 。即当某一脏腑经脉有病时,取其表里经腧穴组成处方施治 。如,肝病可选足厥阴经的太冲配与其相表里的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 。
上下配穴法
是指将腰部以上或上肢腧穴与腰以下或下肢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 。上下配穴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如胃病取内关配足三里,牙痛取合谷配内庭,脱肛或子宫脱垂取百会配长强 。此外,八脉交会穴配合,如内关配公孙,外关配临泣,后溪配申脉,列缺配照海等,也属于本法的具体应用 。
左右配穴法
是指选取肢体左右两侧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 。临床应用时,一般左右穴同时取用,如心病取双侧心俞、内关,胃痛取双侧胃俞、足三里等;另外,左右不同名腧穴也可同时并用,如左侧面瘫,取左侧颊车、地仓,配合右侧合谷等;左侧偏头痛,取左侧头维、曲鬓,配合右侧阳陵泉、侠溪等 。
禁灸部位
心脏虚里处、大血管处、皮薄肌少筋肉积聚部位、妊娠期妇女下腹部以及腰骶部、睾丸、乳头、阴部不可灸,颜面部不宜化脓灸,关节活动处不能瘢痕灸 。
禁灸病症
无论外感或阴虚内热证,凡脉象数疾者禁灸;高热、抽搐或极度衰竭、形瘦骨弱者,亦不宜灸治 。
四、七类人针灸须注意
七类人针灸须注意
1、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 。
2、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
3、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