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门神年画的春节艺术和福字倒着贴的民俗 春节民俗活动有哪些 贴春联写福字( 二 )


过去的春节文化中充斥着祭祀内容,很多人家为了祈求家人的福寿康宁,便在门上贴门神 。据说,大门上贴着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的本领 。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 。由于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门神也总是成双成对 。门神,即司门守卫之神,是农历新年贴在门上的画像 。人们将神像贴在门上,意俗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 。按照传统习俗,每到春节前夕,家家户户在贴对联的时候,还会贴门神,祈福来年 。


史载,周代就已经出现了“祀门”的活动,最初的门神是神荼和郁垒二神,许多古典都有记载 。到了元代以后,门神演变为秦叔宝、尉迟恭二人 。据传,唐太宗李世民成就帝业杀人无数,继位后夜间梦寐不宁,多做恶梦 。李世民便让秦琼与尉迟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卫宫门两旁,果然李世民再也无事 。后来,太宗念秦琼,尉迟恭二将日夜辛劳,便让画匠绘制二将之戎装像,怒目发威,手持鞭锏,悬挂于宫门两旁,此后邪崇全消 。在历史上,秦琼与尉迟敬德曾经被太宗皇帝下诏绘制成图像珍藏于凌烟阁中,人们便将记载于故事中的情节转化为门神,一直流传至今 。秦叔宝、尉迟恭是唐初大将军,唐太宗可以让大将军为其守门安梦,老百姓便效仿皇帝,请大将军神像守门,虽然不尽合理,但情有可愿 。
过去每到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还会在屋里贴年画 。据考证,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和工艺品 。年画过去在很长时间里是城乡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在新年时张贴,用于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年画 。
传统的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内容反映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如“吉庆有鱼”这幅年画流传了许多年,至今仍然有许多人喜爱 。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灵信仰,中国早期的年画都与驱凶避邪、祈福迎祥的主题有着密切关系,在祈祷丰收、祭祀祖宗、驱妖除怪等祭祀习俗中,逐渐形成了年画装饰艺术 。


春节贴年画给千家万户增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主题反映了人民群众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年画内容也变得丰富多彩 。过去的年画习俗反映了古人的心灵慰藉和精神信仰,后来,人类对自然的崇拜逐渐转化为对社会性的人格神的崇拜与信仰,其内容也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到了宋代,春节贴年画逐渐形成了祈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招财进宝的习俗 。有人考证:年画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宋代的年画题材极为广泛,如风俗、戏曲、美女、娃娃等题材开始出现 。明代以后,小说和戏曲插图对年画的发展有很大促进,寓意吉庆祥瑞和表现民间风俗的内容得到重视,年画逐渐发展为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 。如“一团和气”、“八仙庆寿”、“万事如意”、“年年有鱼”等题材趋于定型,年画的印制艺术丰富多彩 。明代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雕版印刷中的彩色套印技术已经成熟,木版年画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出现了诸如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苏州桃花坞等著名的年画产地 。
年画在清代出现了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演义小说等内容的作品,并与西方的一些绘画技艺相融合,形成了近代的年画艺术 。清末民初,因社会变化的原因,传统年画逐渐受到改良年画的冲击,新增了一些反抗列强侵略、提倡爱国、描绘新事物等内容的年画 。年画题材多以戏曲故事、吉庆祥瑞为主,同时出现了时装美人的年画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