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千年的唐三彩 唐三彩( 二 )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 这句话用在唐三彩上毫不为过 。唐人制作三彩器的灵感 , 大多源于生活中的建筑、家具、牲口、人物 , 无限贴近于生活 。制作出来的唐三彩 , 可依照应用领域的不同划分为两种:
一是用于日常生活的器物 , 例如:碗碟杯盘、灯罩凉枕等 。这种生活器具型唐三彩往往色彩饱满 , 给人沉稳大气的感觉 。在色彩的应用上 , 较为考究 , 既满足了时人对美观的需求 , 又不失器物本身的实用性 。
另一种唐三彩 , 则是出现在唐墓中的随葬品 , 市面上的人俑、牲畜、神兽等唐三彩 , 大多是墓葬中的“明器”(友情提醒 , 买卖赃物犯法) 。这类用作陪葬的唐三彩 , 在釉色上没什么讲究 , 但胎土却极为考究 , 必须要选用匀称细致的高岭土 。这样做出来的唐三彩 , 才更加坚实 , 能够在墓葬中陪伴墓主人度过无尽的岁月 。
每一种文物的背后 , 都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 这几乎成了古董界的“潜规则” , 唐三彩也不例外 , 在它的身上隐藏着一段美丽的爱情传说 。
故事发生在唐初 , 当时的河南巩县住着一户以烧陶为生的人家 。这家老汉有个儿子 , 是个二十岁的青年小伙 。小伙继承了老爹的手艺 , 能烧出十里八乡最漂亮的陶器 。因为小伙子做出来的陶器十分畅销 , 所以人们连他的名字都忘了 , 只管他叫“陶哥儿” 。
不过 , 那时的陶器工艺简单 , 色彩单调 。陶哥儿只能在造型上下功夫 , 却无法赋予陶器更丰富的色彩 。他经常琢磨在陶器上添加色彩 , 可又不得要领 , 无法让色彩挂在胎体上 。某日 , 陶哥儿来到玉龙湖一带寻找黏土 。他在玉龙湖畔寻觅了一上午 , 总算是在山脚下找到了细腻的陶土 。
谁知陶哥儿刚开始挖土 , 就见到远方有个七旬老汉正在与一条巨蟒缠斗 。巨蟒食人成性 , 牢牢地缠绕在老人的胸口 , 勒得老人连气都喘不匀 。老人已过壮年 , 他的力气根本敌不过巨蟒 。没过多久 , 大蟒蛇越缠越紧 , 已将老汉缠得奄奄一息 。估计再过一时三刻 , 老人便要被巨蟒勒死 , 吞下肚去 。
陶哥儿之所以受乡人欢迎 , 除了他能烧出一手好的陶器之外 , 还因为他是个热心肠 。见那边的老头有性命之危 , 陶哥儿立马放下手里的铲子 , 跑到前面帮老人解围 。陶哥儿用木棒、石头朝着蟒蛇的七寸猛砸 , 终于在老人断气之前杀掉巨蟒 , 救下了可怜的老头 。
蟒口脱险的老人心有余悸 , 一面感谢陶哥儿的恩德 , 一面请他回家做客 。跟着老人回家的路上 , 陶哥儿听说老人家里世代采药为生 , 正打算沿着玉龙湖上山采药 。没想到半路竟遭到巨蟒偷袭 , 险些被巨蟒夺走性命 。若不是陶哥儿慷慨相救 , 恐怕老人便要提前入土了 。
之后 , 老人让家里的女儿三彩准备饭菜 , 盛情款待了陶哥儿 。老头见陶哥儿心地善良 , 又长得高大帅气 , 便决定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陶哥儿 。陶哥儿忙于烧陶 , 平时没留心过身边的姑娘 。今天得见美丽的三彩 , 便认定了这就是自己的意中人 。
陶哥儿回到家中准备聘礼 , 将三彩姑娘风风光光地娶回了家 。小两口夫唱妇随 , 三彩帮着陶哥儿烧陶 , 将家里的铺子操持得蒸蒸日上 。三彩知道丈夫的心里有个梦想 , 那就是让陶器拥有斑斓的色彩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