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遗憾之西楚霸王项羽 正史上的西楚霸王项羽( 二 )


这又是何等的人生巅峰!纵览历史长河诸多人物,除了项羽,没有人享受过这种待遇 。也没有人拥有这样的能力,让他人心悦诚服、诚惶诚恐、主动跪拜在自己面前 。
【历史的遗憾之西楚霸王项羽 正史上的西楚霸王项羽】但,就是在这30岁自刎身亡的短短人生中,项羽完成了自己足以彪炳史册的炸裂人生,他在历史的长河里所迸发出的耀眼光芒,从来都没有被其他任何人掩盖过 。
或许,也只有项羽,能够杀死项羽自己,因为,能够杀掉他的人,在他的时代,还不存在 。傲气伟岸,英姿勃勃,雄霸天下的项羽,又有谁能够杀得了他呢?或许,也正是由于项羽的高傲,才导致项羽最终自刎 。
在《史记》中,《项羽本纪》、《淮阴侯列传》、《李将军列传》三篇,倾注着司马迁浓厚的个人感情色彩,也全面体现了司马迁对这三个历史人物的赞赏与惋惜 。就让我们随着《史记》的记载,争取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审视项羽的人生 。
史记: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
翻译大家都知道,就不啰嗦了 。这里面包含了好几层意思 。
第一、项羽不喜欢读书,对文化学习不感兴趣 。因此,也就无法理解知识的重要性,进而也在日后处理政治军事上的各种问题时缺乏应有的谋略,更缺乏理智冷静 。因此,项羽行动的起点往往都是从“怒”开始 。“怒”之后,随后就开始下一步行动,这也为他日后不注重听取他人正确意见,而导致自己作为一个统帅的全面失败,埋下了伏笔 。
第二、学剑没有学成 。这一点我就不明白了 。学剑,就是习武,以我们对项羽的直观感受,这个时期的项羽肯定是活蹦乱跳的少年,但是项羽却没有学成剑术,这本身倒也没什么 。可问题是,在日后的秦末战争中,他的英勇搏杀,所向无敌高强武艺是怎么来的?难道非得学枪,学戟,学槊,他才能成功?在这里,《史记》并没有给出答案 。
第三、项羽学习兵法,非常高兴,终于和他学习万人敌的目标相一致 。但他又不深入学习研究,这也是非常让人迷惑的一点 。毕竟日后的项羽在垓下兵败前的大小70余战而未尝败绩 。
每当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三国志》中诸葛亮的“独观其大略”的学习方法,而又每自比于管乐的志向、气度;也会想到岳飞对用兵打仗的兵法“运用之妙,在乎一心”的超然悟性的总结 。因此,也只能下一个不好考证的结论:项羽确实应该是一个军事天才 。
第四、项羽做事没有恒心毅力,即使对自己喜欢的“万人敌”的兵法,很难坚持长久学习下去 。
综上所述,项羽或许是有一定两面性的人格 。
再向下看:
史记: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
此时的秦始皇,正是人生的巅峰时刻 。六国毕,四海一,车驾不绝,巡游天下,何其壮哉!面对着已经达到了一个男人所能达到的辉煌顶点、高光时刻的秦始皇,项羽深深被这万人敬仰的场面所感染 。而这个场面也深深地激发了项羽的反抗精神,成为他日后义无反顾加入抗秦大军的动力 。而在项羽的思想世界里,要想拥有这一切,他所准备采用的方法,就是“取而代之” 。并且在他还不完备的世界观里,做这些事情,是不会考虑“可能会被灭族”这个问题的,也充分说明项羽做决策的不成熟与冲动性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