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不单单讲的是故事 西游记究竟讲了什么故事?( 二 )


要说孙悟空的能力也很有意思 , 他的筋斗云一翻可十万八千里 , 而与灵山的距离 , 也是这个距离 , 也就是说 , 只要一个念头之间就可以到达灵山 , 那么师徒几个为什么还要走着去?这无疑是为了修心 , 善恶只在一念之间 , 一个人可以一念成佛 , 自然也可以一念成魔 , 师徒几个人在路上遇见各路妖怪 , 遭受八十一难 , 其实是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 , 克服自己的心魔 , 取经是修心的过程 。真正的灵山 , 它不在任何固定位置 , 而是在每个人的心中 。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 , 是为了约束心 , 把心定下来 , 开头孙悟空打死的六个强盗 , 强盗的名字跟佛经有关 , 是人的六根 , 悟空打死六根 , 也代表今后六根清净 , 再无任何的牵挂了 。孙悟空这颗心 , 带着师徒几个不断前进 , 路上的妖怪背后也有含义 , 全是心魔幻化而出 , 所以取经不单单是去灵山拿到经书 , 不然孙悟空不会那么白费功夫 。白龙马就好比一个人的意志力 , 它作为唐僧的坐骑 , 最不缺的就是耐力 , 白龙马的加入 , 就像心念合一 , 只要他们的意念坚定 , 肯定没有到不了的西天 。
书中所说的经书 , 其实只是个代名词 , 根本没有什么西天 , 一切是人的颠倒的梦想 , 也没什么真经可取 , 真经在我们的心中 , 西游记八十一难里有一难 , 说师徒几个到了灵山 , 结果被两个佛陀所骗 , 拿的经书上面也没有 , 事实上这才是真正的经书 。虽然人可以一念成佛 , 但人却放不下凡心 , 舍不下自己的皮囊 , 唐僧便是皮囊的化身 , 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虽然厉害 , 可实际上暗示凡人心太杂 。猪八戒表面上虽好吃懒做 , 而且好美色 , 但这也是大部分人的缺点 , 八戒代表的七情六欲 , 也是凡人的根性 , 沙悟净是许多凡人的本性 , 老实肯干不抱怨 , 即便有什么不好的事情 , 也不会去怨天尤人 。
有句话是这么说 , 一万个人的心里 , 有一万个哈姆雷特 , 这个说法也可以套用在西游记身上 ,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 西游记也是大部分的成长史 , 小的时候 , 我们每日只知道吃喝 , 什么也不用做 , 只需要说好话撒娇卖萌 , 就可以轻易获取大人的欢心 , 就像猪八戒一样 。青少年时期 , 我们开始向往自由 , 总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 把大人的话不放在心上 , 如同孙悟空一般 , 天不怕地不怕 , 即便有"天兵天将"在 , 也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 认为自己被社会的条条框框束缚了手脚 , 于是我们就想改变 , 结果遭受了社会现实打击 , 宛若压在五指山的猴子 , 然后慢慢转变为沙僧 , 磨平自己的棱角 , 适应这个社会 , 也学会不去埋怨生活的艰难 , 晚年的我们 , 成为了唐僧 , 后代变成了孙悟空 , 把老人的忠告当成了唠叨 , 就像当初的我们 。四大名著之所以被捧为名著 , 肯定有它的道理所在 , 以个人之间 , 四大名著全部是在讲怎么做人 , 尤其是西游记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