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文明的铁管 是谁将这铁管横插入山?( 二 )


经调查,柴达木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历史距今3万年之久 。当地出土的文物多为兽骨、石器、陶器和青铜器等,从未发现铁器 。新中国成立后曾几次开发柴达木,但从未在托素湖一带施工 。
1
史前遗物假说
一种假说被提出,这些铁管是否为史前遗物,也就是说在我们这届人类之前,还有一次人类,他们的工业、文化水平远高于现在,这届人类被冰川灭绝后,但其遗物犹存 。但这一地区并没有冰川活动迹象,因此这种假说可靠性不高 。
那么,这些遗址会不会真的是外星人留下来的呢?
2
外星人遗址假说
柴达木地势高、空气稀薄、云层很少、透明度极好,是观察天体宇宙的理想之地 。1984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在德令哈建立青海天文站,就是因为这一带空气干燥、海拔高、容易收到毫米波 。结果几年中发现100多个星系,证明观测效果极佳 。1993年日本、台湾的天文学家到此考察测量,认为这个站在亚洲是很理想的天文观测点 。
因此,要说星际交往的优越之地,柴达木德令哈一带受之无愧,特别是白公山一带条件更优,白公山又离托素湖最近,地形独特,十分醒目 。如果外星人乘坐飞行器进入地球的亚洲中部,首先看到的可能是柴达木,而柴达木盆地之中,比较显目的可能是托素湖,而湖边最易辨识的自然是白公山,可以想象,如果外星人进入地球后,这一带很可能是他们来去起落较理想的地点 。如果那些神秘管状物是外星人所造,那托素湖一带必是外星人在地球上的活动遗址 。
当然,以上一切只能是我们的一种猜想 。而当时托素湖惊现外星人遗址被媒体披露后,引起国内地学界的关注 。2001年5月,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的郑剑东教授牵头组成科考队,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奔赴托素湖,试图解开神秘管状物来历之谜 。
考察队首先把研究区域锁定在湖滩上,专家们在湖的四周和湖底发现了不少大小形态不一的管状物,这些管状物有的像切开的香瓜,有的像长长的黄瓜,在湖水的淘洗下管壁清晰可辨 。神秘物质的取样马上被带到北京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王文广,把取样同月球物质和陨石进行了微量元素的比较,结果却使托素湖铁质管状物的神秘色彩大打折扣:管状物与陨石和月球的分析资料比较完全不同 。
由此可以断定,管状物不可能是外星人带来 。同时郑剑东教授测得铁质管状物样品为碳和黄铁矿的胶结物,不是人工所致 。以前8%的不明元素也验明了身份,居然是常见的金属元素钾、铝、钠等 。因此,专家们鉴定,管状物和山洞跟外星人并无关系 。
后来专家们通过观测,发现有的管状物从外部状态看,呈现出树状结构 。另一种观点由此提出,这些管状物是由树木转变而来的 。
3
植物成因假说
如果这些管状物曾经就是树木,那么,今天已是戈壁的柴达木,昔日众多的树木又是来自哪里呢?
许多专家学者经调查研究,认为柴达木盆地曾经是一片广阔水域,这里不仅出现了生活在300万年前的伍氏献文鱼类化石,在柴达木盆地东沿的诺木洪地区还发现了瓣鳃类和腹足类生物贝壳堆积层,这些曾经的生命记录下了远古柴达木的气候特征 。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聂军胜教授团队及其合作者以一套连续沉积地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方法相互印证,揭示出晚中新世8.5-7百万年期间柴达木盆地显著变湿,可能存在一个古湖,其机制为青藏高原隆升引发的东亚夏季风降水带向西北移动 。进一步研究发现,东亚季风降水在这段时期具有非常显著的10万年周期,其变化模式与第四纪晚期黄土高原记录的东亚季风降水模式类似 。这项研究表明,气候以10万年为主导周期变化的现象在8百万年前就已经发生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