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滑|探访“中国冬奥冠军之乡”:“冠军”文化深植赛场内外

七台河1月22日电 题:探访“中国冬奥冠军之乡”:“冠军”文化深植赛场内外
采访人员 姜辉
杨扬、王濛、孙琳琳、范可新、张杰等这些闪耀在冬奥会和世界赛场上的名字 , 都来自同一个地方——黑龙江省七台河市 。
这座人口不到百万的小城从1991年到现在 , 共产生冬奥会冠军3名、特奥会冠军3名、世界冠军7名 , 获得冬奥会金牌6枚、特奥会金牌7枚、世界级金牌176枚 , 打破世界纪录16次 。
【速滑|探访“中国冬奥冠军之乡”:“冠军”文化深植赛场内外】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临近 , 近日 , 采访人员来到这座有着“中国冬奥冠军之乡”美誉的城市 , 探寻这里的冬奥基因和冠军文化 。
速滑|探访“中国冬奥冠军之乡”:“冠军”文化深植赛场内外
文章图片

资料图:1月18日 , 黑龙江七台河 , 张杰(前右)教授“特奥宝贝”滑冰技巧 。 张杰是一名短道速滑世界冠军 , 也是七台河市特殊教育学校特奥短道速滑队发起人兼公益教练员 。中新社采访人员 姜辉 摄
“这些都是小队员们用旧的 , 无法再使用的冰鞋 , 刀刃已经被磨平 , 像这样的冰鞋我们这里数以万计……”位于七台河市桃山湖畔的中国·七台河短道速滑冠军馆里 , 讲解员关厚焱指着一面“冰鞋墙”讲述七台河短道速滑发展史 。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临近 , 前来参观的人数越来越多 , 她的工作也愈加忙碌 。
“孟庆余是七台河短道速滑项目的开拓者 , 他在零下四十多摄氏度的冬天 , 每天凌晨三点在室外浇灌冰场 , 没有他的拼搏 , 就没有七台河的冠军奖牌” 。 关厚焱介绍说 。 总高8层的冠军馆通过实物、雕塑、图片等 , 深入挖掘了七台河40余年滑冰事业的历史 , 系统总结了七台河的冠军精神 。
距离冠军馆几公里的七台河市体育训练中心里 , 正在热身的“特奥宝贝”们见到张杰来了 , 纷纷跑过去与“教练妈妈”搂脖撒娇 。 张杰是七台河市获得短道速滑项目世界冠军的第一人 , 因伤退役后赴国外学习运动康复专业 。 2014年 , 张杰回国成为七台河市特殊教育学校特奥短道速滑队发起人兼公益教练员 。
“我希望利用自己多年的滑冰和康复经验 , 让这些残障孩子在运动中获得快乐 , 在各方面得到康复 , 最大限度接近健全人” 。 提起与“特奥宝贝”们的点点滴滴 , 张杰眼圈红了起来 , 起初孩子们听不懂她的指令 , 连系冰刀鞋带这样简单的动作 , 都用了三个月才学会 。 面对重重困境 , 张杰用爱跨越了一道道鸿沟 。 “大宝子”“小苹果”……张杰为队里的孩子们起了昵称 , 总结了1000多篇图文兼备的训练日记 , 创新了多种训练方式 。 7年来 , “特奥宝贝”们在第11届世界冬季特奥会上获得4枚金牌、2枚银牌 , 在第15届夏季特奥会上获得3金1银1铜的好成绩 。
40多年来 , 七台河冠军迭出并长盛不衰 ,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张杰这样一批甘当人梯的教练团队 , 这也是七台河市冠军文化的重要体现 。
七台河市一处室外“野冰场”里 , 66岁的范录和与一众爱好滑冰的老伙计换上冰鞋 , 就到冰场上教6岁的小孙子滑冰 。 “我们这座城市空气里都弥漫着冰的味道 , 冰场里时常能看到回家休假的冬奥冠军 , 在这里 , 滑冰是最受欢迎的锻炼方式” 。 范录和希望小孙子将来也能成为奥运冠军 , 为中国争光 。 (完)

【编辑:房家梁】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