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新京报社论:热情相迎,展现“双奥之城”风采魅力

【社论|新京报社论:热情相迎,展现“双奥之城”风采魅力】■ 社论
关注北京冬奥会系列评论
热情、有礼、好客、包容的北京市民 , 是办好冬奥会重要的信心之源 。
如今 , 北京已经进入了冬奥时间 , 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 。

北京是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既举办夏季奥运会 , 也举办冬季奥运会 。 这是一份特殊的荣耀 , 北京将会在数千年建城史里再添一段奥运篇章 , 奥运这个人类盛事也会再次打上深深的中国印记 。 一城之人、一国之民 , 都会为这两次美妙相遇而感到欣喜与激动 。
当然 , 北京冬奥会也是特殊的 , 疫情的阴影并未散去 , 至今全球疫情的每日新增数动辄以“万”为单位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北京更有理由办好这届冬奥会 , 这也是代表人类在宣誓:即便疫情滋扰 , 但人类团结、拼搏的愿望与热情永远不会熄灭 , 我们依然会克服重重困难 , 相聚北京、争分夺秒、彼此欢呼 。
因此 , 为保障冬奥会的顺利进行 , 北京也推出了一些特殊的管理措施 。 包括规划出了一些奥运专用通道 , 对涉奥人员采取特殊的闭环管理 , 鼓励错峰出行、远程上班以及更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等 。
这其中 , 有些措施属于国际惯例 , 如专用车道等;有些则是因为疫情而不得不采取的特殊措施 。 在这个节点办好奥运会实属不易 , 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 , 再加之最近国内疫情有所反弹 , 也让保障任务变得更加艰巨 。
冬奥时刻肯定会比日常生活多一些“注意事项” , 这些不可避免会给市民生活带来一些不便 。 相信作为双奥之城的市民 , 会予以理解、体谅与支持 。 当世界级的体育盛事碰上仍在持续的新冠疫情 , 这个基本面注定了办好这届北京冬奥会需要你我所有人携起手来、共同努力 。 而北京市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和开放自信的风采 , 将为冬奥会增光添彩 。
至今我们仍对2008年那个夏天回味不已 , 当年夏季奥运会的精彩片段依然会不时浮现在今天的屏幕里 , 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仍历历在目 。 但这段美好记忆并不是凭空得来 , 同样是所有市民、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
作为首善之区的东道主 , 北京市民一直以来都有着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 。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好 , 或是其他各项国内外重大活动 , 都得到了北京市民的大力支持、热情相迎 , 而这 , 也已经反复证明了咱们北京市民的优秀素质 。
从“北京欢迎你”到“一起向未来” , 依然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躬身参与 。 冬奥会开幕在即 , 更需要我们对冬奥会的临时管理措施 , 抱以一贯的理解、包容 , 配合、支持各项具体政策 。 我们也相信北京市民一定能在冬奥这个大舞台有更精彩的表现 , 能把北京市民的待客之道和精气神展现出来 。
为了办好奥运而有所付出的市民 , 请相信 , 我们不只是奥运会的观众 , 我们同样是参与者 , 奥林匹克的荣光属于每一个人 。
一些生活的不便在所难免 , 对此相关部门已有充分的应急预案 , 动员能力已经极大地调动起来 , 会尽可能保障正常生活秩序和冬奥会赛事同步运转 。
就好比这几日丰台区展开了全员核酸检测 , 北京10个区共派遣4600名医护人员参与 , 一夜之间各大小区“空降”检测点 。 检测也极为迅速 , 排队时间普遍较短 , 且当天就出了结果 , 基本将对民众的生活影响降到了最低 。 这可是一个有着200多万人口的大区 , 却计划一天内完成所有采样工作 。 这种效率与速度 , 就是特殊时刻“北京能力”的特写镜头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