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产后出血进行诊断 产后出血不同病因诊断不同

如何对产后出血进行诊断呢?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大都发生在胎盘娩出时及产后2小时内 , 部分发生在产后2~24小时内 。若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体克,严重者危及产妇生命 , 休克时间过长可引起垂体缺血坏死,继发严重的腺垂体功能减退 。

如何对产后出血进行诊断 产后出血不同病因诊断不同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产后出血诊断:
一、病史
了解妊娠及分娩过程,有无妊娠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等,有无难产史,详细了解产程经过,胎儿及胎盘娩出情况 。了解内科病史,有无影响凝血功能的疾病史 。
二、体格检查
检查生命体征是否正常 。有无休克征象 。仔细检查阴道流血量 , 软产道有无裂伤 , 胎盘胎膜娩出是否完整 , 子宫收缩是否正常等 。全身皮肤有无瘀斑、瘀点等出血倾向 。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超声检查 。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 。在对产后出血诊断时应注意鉴别不同原因引起的产后出血 。
不同病因的产后出血辨别诊断:
1、子宫收缩乏力为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原因
(1)病史中常有产程延长或难产史 , 过量使用镇静药物史,子宫病变史 。
(2)阴道出血多发生在胎盘娩出后,血色暗红或有血块,阵发性增多:也可一次性大出血不止或宫腔积血过多一次排出大量血块而致产妇发生休克 。
(3)腹部检查子宫收缩不良,较宽、软,按摩后可有短暂收缩,随后很快松弛;有时难于扪清宫体;宫腔积血时宫底升高 。
2、胎盘因素
(1)胎儿娩出后30min , 胎盘尚未自然娩出者称为胎盘滞留 。
(2)临床常见于宫缩乏力及腹肌收缩无力时,导致已剥离的胎盘滞留于宫腔;也可见于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嵌顿、胎盘粘连和植入性胎盘 。
如何对产后出血进行诊断 产后出血不同病因诊断不同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软产道损伤为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分娩所导致的软产道损伤包括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会阴裂伤 。
(1)有急产、手术助产或分娩巨大儿的病史 。
(2)胎儿娩出后即有活动性鲜红色血液自阴道流出,量较多,胎盘娩出后子宫收缩良好 。检查胎盘完整,无副胎盘,但仍然有活动性出血 。
(3)应依次检查会阴、阴道及子宫颈 。
会阴裂伤根据深浅不同分为3度 。I度指会阴皮肤及阴道口黏膜裂伤,未达到肌层 , 一般出血不多 。Ⅱ度指会阴体裂伤达肌层,累及阴道后壁侧沟向上撕裂,使原解剖结构不容易识别 , 出血较多 。Ⅲ度指肛门括约肌甚至直肠阴道隔及部分直肠前壁有裂伤 。
阴道裂伤多在阴道侧后壁 。阴道前庭两侧及尿道口周围的裂伤也不可忽视,多呈不规则的裂伤 。
子宫颈裂伤常发生在两侧,或呈花瓣状 。
4、凝血功能障碍为产后出血的少见原因 。
(1)病史:常见于妊娠合并血液病如白血病,Ⅶ、Ⅷ凝血因子减少,再t障碍性贫血及肝功能严重受损等 , 妊娠并发症如胎盘早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栓塞、宫内死胎、前置胎盘等,由于母体凝血功能障碍而发生难以控制的产后大出血 。
【如何对产后出血进行诊断 产后出血不同病因诊断不同】(2)出血时血液不凝固:为持续不断的阴道流血;常伴有皮下出血、瘀斑、注射针孔出血、呕血、便血、血尿及手术创面渗血等全身出血表现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