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发球是网球比赛制胜的前提( 二 )


2.球脱手后在空中的位置:根据不同的需要,球出手后在空中相对于身体的前后位置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第一发球强调出球的速度与攻击力,击球点较靠前,因此球也抛得较靠前 。第二发球较为保守,在保证成功率的前提下强调球的旋转和控制球的落点,击球点也就相应后移,因此球 自然要抛得靠后一些,基本上与背弓时身体的纵轴线相一致 。抛球的位置也可参照球落地后相对于前脚的位置来确定 。一般来说,第一发球抛球后球应落于前 脚前一个拍头的位置上 。
3.抛球的高度:球抛到空中的高度当然不能低于击球点的高度,但究竟多高才合适要视个人情况 而定,因为此高度限定了挥拍击球所用的时间 。从准备姿势到抛球出手,身体重心还有个后靠至后脚再前移至前脚的过程,同时髋部前顶、腰背呈“背弓”状,然后反弹背弓并发力挥拍击球 。在下文中我们还将对此有详细的论述 。刚刚开始学发球的朋友肯定要面临总是抛不稳球的难题,没关系,“再抛一次”是最好的攻关办法 。因为抛球的稳定性建立在一定的手感基础之上,所以一般在学发球动作之前最好能专门花一点时间练习抛球,在以后的实际发球练习中也要注意要领,如果偶而没有抛好的话,接着重抛就是了,千万不要勉强发球出手,否则很容易破坏掉辛辛苦苦学来的动 作 。
E 挥拍击球
抛球与挥拍击球是同时开始进行的 。挥拍击球的环节包括:
1.后摆球拍:以准备姿势为基础向持拍手一侧转身,同时持拍手引导球拍贴近身体像钟摆一样将 球拍摆至体后(不一定要直臂后摆但掌心一定要朝向身体) 。一发抛球,球的位置较靠前 二发抛球,球的位置较靠后
2.背弓动作:球拍后摆至一定高度后(此高度因各人习惯而异,至少大臂不应紧夹在体侧),以肘 为轴,小臂、手、拍头依次向体后、背部下吊,同时屈双膝并伴随身体后展呈“弓”状 。
3.击球:在屈膝、背弓动作的基础上自下而上依次蹬直踝部、膝部,反弹背弓并向出球方转体,与此同时仍以肘为轴带动手、拍头摆向击球点,最后在力的爆发点上击中抛送于空中的球 。发力是自下而上一气呵成的,其间的快慢由个人掌握,习惯、素质不同速度也就不一样,但共同的一点是:球拍走势最快、最具爆发力的一点应在到达击球点那一瞬间 。击球点时身体已全部面向出球方,拍面自然地稍向内侧以便击于球的侧后部,发出侧上旋球或侧旋球 。
4.搔背动作:挥拍击球时肘部有一个引导小臂、球拍下吊至背后再以肘部为轴带动臂、拍摆向击球点的过程 。这一过程好像在用拍头给后背搔痒,故被称为“搔背动作”,其目的是为了持拍手能有一个足够的获得摆动速度的过程,为到达击球点一瞬间力的爆发做充分的准备 。搔背动作完成得是否到位关键要看搔背时手、臂是否得到了充分的放松,如果在手、臂十分僵硬的情况下完成此动作,那么到达击域点时球员一定会感到整个身体的弹性都已被破坏掉了,发不出力也就在 情理之中 。一发抛球后球落于前脚前一个拍头的位 。
5.击球点的位置:球员手持球拍在空中所能争取到的最高一点就是击球点 。这当然屈膝、弓背积蓄力量及蹬地、发力示意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说法,因为根据第一发球和第二发球的不同需要,击球点是相应要有前后变动的,但“力争高点”却是在选择击球点时最基本的原则 。有了“制高点”,不仅动作可以最大限度地、舒展地做出来,更重要的是在控制球路和球的落点以及对球施 加压力上,高点击球有着显而易见的优势 。在这里还有一个关于击球点的小资料 。(6.40m为发球线至球网间距离,0.914m为网中心高度,11.885m为底线至球网间距离)许多朋友希望自己发出的球个个威力无比,所以在击球时就不自觉地想将球大力强压过网,平击的成份无形中也便占了主导 。若想将球平击发过网并令其落在发球区内,那么击球点至少要达到2.74m的高度,也就是说击球者的身高至少要达到1.80m 。也许很多朋友可以具备如此的身高,但掺杂进技术的成份,这个高度就很难真正体现到发球当中去了 。所以,发球者最好不要在发球时太过于苛求平击平打,多加些侧、上旋是比较明智的,因为这样可以让球走一个弧形轨迹,利用弧顶的高度达到过网的目的,再利用余下半段的弧线达到令球落人发球区的目的,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发球的成功率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