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也是有趣的健身运动

陀螺的定义(各方解释汇总)
◆国语日报字典:儿童玩具 , 下端有尖针 , 绕上细绳 , 急甩出去 , 在地上旋转 。
◆新辞典(三民书局):木制的儿童玩具 , 形状像弹头 , 用绳子从尖脚(可用竹、铁制成)绕向上部 , 再以尖脚向地抛下 , 快速抽拉绳子 , 陀螺就会直立旋转 。
◆辞源(远流出版社):陀螺者 , 木制 , 如小空钟 , 中实而无柄 , 绕以鞭之绳 , 卓于地 , 急掣其鞭 。一掣 , 陀螺则转 , 无声也 。视其缓而鞭之 , 转转无复往 。转之疾 , 正如卓立地上 , 顶光旋旋 , 影不动也 。
◆《玩游戏》的注解:任何东西 , 只要在重心的地方 , 插上一根棒子 , 再旋转棒子 , 来带动整体的旋转 , 那就是陀螺 。
◆MSN Encarta Dictionary:a toy that spins around on a rounded or pointed base ,  traditionally a conical wooden toy that is set spinning by pulling a string wrapped around it. Also called spinning top .(译文:绕成一个圆形或在基准点转动的一种玩具 , 传统的圆锥形木制玩具藉由拉扯缠绕在它周围的绳子而转动 。称作旋转陀螺 。)
◆牛津辞典(东华书局):toy that spins and balances on a point ,  set in motion by hand ,  or by winding round it a string which is pulled away ,  and (in some case ) kept in motion by being whipped. (在一个点上保持平衡和旋转的玩具 , 可使用手转或拉扯卷绕在它周围的绳子使其转动 , (在某些情况)可使用鞭打使其转动 。)
◆以上各种解释 , 是以传统陀螺为例所做的注解 , 若对现今多样的陀螺来说则较嫌狭义 。陀螺在全世界许多民族都有类似的旋转玩具 , 但是经过现代科技的研究改良 , 已经开发出各种千奇百怪的形式 , 并赋予各式各样的功能;诸如 , 制作陀螺的材料已不再局限於木头、磁浮陀螺不需要接触到地面、手捻陀螺并不需要绳子、响陀螺可以发出声音来、战斗陀螺作成扁圆体等 , 均已超越了传统陀螺定义的范畴 。因此认为陀螺广义的解释宜定义为:任何物体只要能以其重心为支点 , 受力後能保持稳定的自身旋转状态 , 则可称之为陀螺 。
陀螺的起源与发展
陀螺的起源因年代久远并无详细纪录可供查考 , 但是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出土过陀螺 , 如江苏常州出土的新石器马家窑文化木陀螺及山西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陶陀螺;目前文史记载则多以宋朝时出现的一种类似陀螺的玩具为开端 , 称做“千千”(或称千千车);那是一个中心轴(铁制)长约一寸的圆盘形(直径约四寸)物体 , 用手捻在盘中旋转 , 比赛谁转得久 , 这是当时身处深宫後院的嫔妃宫女用以打发寂寥时光的游戏之一 。
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代苏汉臣(开封人 , 曾在北宋徽宗宣和画院当过招待 , 以刘宗古为师 , 工於释道人物之画 , 尤其婴戏画更有独创之功力)《婴戏图》中 , 画面的前方有两个孩童 , 正打着陀螺玩耍 , 也证实当时确有倒钟体的陀螺出现 , 由画面考察 ,  当时的陀螺应是木制的 , 像个圆锥体 , 用绳子缠好了 , 往地上前抛後扯 , 陀螺便在地上旋转起来 。当它速度慢下来时 , 再用绳子不断抽打它的侧面 , 如此便可转个不停 。一直到现在 , 大陆北方的儿童在冬季及早春时节还流行这样的玩法 , 尤其在结得厚实的冰面上抛打 , 更别有乐趣 。另外一幅苏汉臣的作品《秋庭戏婴》中 , 有个推枣磨的道具 , 利用两个枣子 , 加上一个剖了一半的枣子作成支架而成枣磨玩具 , 那是一种旋转、平衡的游戏 , 游戏时 , 谁能让枣磨保持平衡、转得久 , 谁就获胜;这幅画也能证明当时已有多元的陀螺玩具型态出现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