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造芯:涨薪50%抢人,应届生拿下BAT三家offer


互联网造芯:涨薪50%抢人,应届生拿下BAT三家offer

文章插图
“三个offer里,有两个都是微信群里的Tech Lead帮忙内推成功的”,张晶坦言 。如今,无论是Boss直聘、脉脉,还是微信上的各个半导体行业交流群,都潜伏着BAT的招聘官、HR、和想拿内推奖励的在职员工 。电子工程、通讯、微电子等过往相对冷门专业里的应届生,终于成了“肥肉” 。
三年前,在选“集成电路工程”作为硕士专业的时候,就有学长和他建议:学一个和互联网热门岗位更接近的专业吧,这样毕业更好找工作 。
彼时他心气还傲,嘴上说着“对互联网公司不感冒” 。没想到,三年后的“缺芯”让互联网大厂纷纷向他敞开岗位怀抱 。
据《一财》最新的调查报道,芯片价格哄抬,囤货商半年赚到了十年的钱 。造芯,如今已是互联网巨头不得不加速入局的领域 。据钛媒体统计,已有超过75%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在芯片上有跨界动作 。
“一是为了避免‘卡脖子’,二是跟进政策的引导,三是为了给企业自身节省成本 。”一位腾讯的战略部门人士告诉Tech星球 。放眼看世界,同为互联网出身的谷歌,6年前训练一个深度学习AI模型的成本还超过20万美元;而在其创造出名为TPU的微处理器家族替代GPU后,“成本比一杯咖啡还便宜” 。
造芯热潮带来更多的offer选择,越来越多和张晶一样的应届生初出茅庐,内心依然充满疑问:国产造芯运动里,互联网公司会再次一地鸡毛吗?对比BAT和华为海思、小米、OPPO等公司,哪家更有前景?摆在行业里的“路障”难题,又会如何影响个人?
高薪抢人大战,涨薪幅度30-50%“市场上的热门雇主中,我其实最看好华为海思 。”谭清在芯片设计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三年,但出来看机会的他,最终却没选择面试华为,“选字节不为别的,就只是看中了薪水和期权激励 。”
这和他入行时的计划完全不同 。最开始,他的想法是在同一家传统Fabless公司深耕至少5年 。在2018年以前,他遇到的前辈大多都还是抱着从一而终、埋头苦干的心态 。“有的人中途没换过公司,结果工作10年薪水没破60万 。”
2018年,恰巧是国内芯片产业升温的临界节点 。这一年,美国对中兴的制裁敲响了国内科技企业的警钟,互联网大厂、创业者、投资人同时间行动起来:7月,百度公司发布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仑”;8月,腾讯领投主做AI芯片的上海燧原科技有限公司的Pre-A轮;9月,阿里在云栖大会上宣布成立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 。“当时我有一位曾在美国德州仪器工作多年的学长立刻回国加入创业团队,到现在也已经开始筹备创业板上市 。”
到了2021年,芯片项目更是在互联网大厂间遍地开花 。字节跳动自建了AI芯片研发团队,研究起云端人工智能(AI)芯片和Arm服务器芯片;百度宣布旗下“昆仑”完成独立融资,且第二代昆仑芯片流片成功,将在下半年量产 。腾讯则传有50人左右的团队在研发设计芯片产品,其自研AI芯已流片 。
半导体行业中的人才存量,明显不足以满足新玩家们对人才供给侧的要求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2020)》的数据预测,2022年我国芯片专业人才将仍有25万左右缺口 。
开荒期的团队,尤其需要吸引更多新鲜血液加入半导体行业 。在2020年的校招市场中,OPPO的ZEKU(哲库)团队凭借高薪成了应届生中的热门 。曾有HR告诉面试的同学:“我们有几十亿资金,弹药绝对充足 。”年薪开价更是高达25万-50万不等 。一度让海归留学生认为,国内芯片行业整体薪资水平达到了可以直接对齐互联网岗位的阶段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