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女子垒球崛起背后的体教融合模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慈鑫)2022年“中国海南芳园国际艺术村”杯中国垒球联赛激战正酣 , 开赛后取得四连胜的江苏队延续着她们去年在全运会上的强势表现 , 又一次成为其他队伍冲击的目标 。 以体教融合作为队伍发展基础的江苏女垒 , 为中国垒球的发展探索了一条路径 。
江苏女子垒球崛起背后的体教融合模式
文章图片
江苏女垒在本次中国垒球联赛上 。 中国垒球协会供图
自2002年正式建队以来 , 江苏女垒成长迅速 。 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 , 江苏队取得第六 , 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她们夺得铜牌 , 而后一路高歌 , 蝉联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三届冠军 , 再加上蝉联全国垒球锦标赛的冠军 , 江苏女垒在国内垒坛的地位无可撼动 , 以至于在2021年陕西全运会前 , 其他各队的参赛目标都明确为“冲击江苏队” 。
相比于其他省份 , 江苏队成立的时间并不早 。 中国垒球协会教委会主任、江苏队前主教练宋秋元说:“江苏队第一次参加全运会时 , 一共有9支队伍 , 其他8支队伍都是江苏队的前辈 。 ”
2001年广东全运会后 , 江苏着手建立女子垒球队 。 建立初期 , 面对垒球人才匮乏、起步较晚的困境 , 江苏女垒只能从江苏无锡西山业余体校刚刚开始训练的垒球学员和江苏业余体校篮球队、排球少年队等项目上选拔运动员 。
队伍成立后 , 江苏采用省队校办的方法 , 队伍常驻南京工业大学 , 走上了体教融合发展之路 。
得益于南京工业大学良好的教育环境及宋秋元对在队伍管理上的重视 , 江苏女垒进步神速 。 宋秋元在队伍在训练任务不紧张的时候 , 组织全队队员听南京工业大学老师讲课 。
听课之外 , 宋秋元带领大家平整场地、打扫宿舍 。 宋秋元表示:“这么做就是要加强团队凝聚力 , 运动队的氛围非常重要 , 从某种层面讲 , 我认为队伍管理比训练还重要 , 只有好的管理才能让运动员接受 , 才能带来较强的团队凝聚力 。 ”
2005年 , 为进一步加强了队伍的思想建设 , 江苏女垒成立党支部——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第三党支部(2020年更名为南京工业大学女垒支部) 。
与此同时 , 江苏女垒在2004年开启交流之路 , 先后赴中国台湾、韩国和日本参加比赛 , 以提升队伍在比赛中的实战经验 。 宋秋元介绍:“我们和日本丰田垒球俱乐部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交流关系 , 通过参加‘丰田杯’比赛 , 运动员成长很快 , 受益匪浅 。 ”这样的交流一直持续
到2019年 , 直至疫情爆发才停止 。
江苏女子垒球崛起背后的体教融合模式
文章图片
江苏女垒在本次中国垒球联赛上 。 中国垒球协会供图
从场上到场下 , 从教练员到运动员 , 江苏女垒全队上下都展现出一股劲 , 一种忘我、热爱的精气神 。 “这是江苏女垒精神的一种体现吧 , 江苏女垒精神已成为南京工业大学精神谱系中三大精神之一 , 包含奉献、拼搏、坚韧、协同四个层面 。 ”江苏队主教练黄维刚说 。
从当初项目落地到南京工业大学 , 并因良好的育人氛围受益 , 到现在江苏女垒精神成为学校精神内涵之一 , 反哺南京工业大学精神文化建设 , 这在江苏体育界已成为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 。
随着江苏垒球队的崛起 , 垒球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也开始起步 , 首先受益的是南京工业大学——中国垒球学院挂牌 , 垒球校队成立 , 校级垒球联赛、棒垒球文化节比赛不断 , 垒球作为选修课受到学生抢修 , 期期爆满 。 校外 , 青少年训练营热闹非常 , 南京、常州、无锡、扬州四座城市连点成片 , 训练营更是一季接着一季 。 黄维刚介绍:“我们从去年开始还探索了不同位置的运动员集中训练 , 提升训练营的针对性 。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