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本草纲目不能看 本草纲目最奇葩的方子


为什么本草纲目不能看 本草纲目最奇葩的方子

文章插图

《本草纲目》是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 , 以毕生精力 , 亲历实践 , 广收博采 , 实地考察 , 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 , 历时27年编成 。全书52卷 , 约200万言 , 收药1892种(新增374种) , 附图1100多幅 , 附方11000余首 。是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 , 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 , 先后多种文字的译本 , 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
但是长期以来 , 对《本草纲目》所收录的一些内容 , 有观点认为其存在与现代认识不相符合之处 。例如 , 《本草纲目》认为铅粉辛寒无毒 , 现代医学则认为其有剧毒 。又如 , 《本草纲目》认为孝子衣帽、寡妇床头灰、草鞋、梁上尘等皆可入药 。这导致当今社会的一些人以此来全盘否定《本草纲目》 。
《本草纲目》系统总结了我国16世纪前药物学的知识和经验 , 素以“集本草之大成者”、“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誉称于世 , 其学术价值得到了古今中外的公认 , 实用价值也同样不可等闲视之 。
首先 , 《本草纲目》辨正了以往本草著作中的诸多重大疑误 。在《本草纲目》特设的“正误”一栏中 , 李时珍依据中医理论以及个人临床经验与亲身观察 , 指出前代本草著作中药名、产地、形态、气味、主治等多方面的误解 。例如 , 黄精补中益气 , 钩吻则有大毒 , 有“断肠草”的别名 , 历代本草对二者形状分辨不清 , 有谓相似 , 有谓不同 , 莫衷一是 。李时珍经过长期而仔细的考察 , 明确肯定了二物迥然有别之处 。再如 , 自古以来 , 服食丹药之风盛行不衰 , 当时的明世宗也沉迷于炼丹术 , 但李时珍却多次指出服食丹药的危险 。又如水银 , 东晋葛洪《抱朴子》以及历代多种本草认为不仅无毒 , 而且“久服神仙” , 对此李时珍的态度是 , 在实事求是地指出滥服水银的危害性同时 , 也认可了水银的药用价值 。
其次 , 新增大量药物 , 临床多可使用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新增药物374种 , 有的是前代本草著作虽记载 , 但未曾单列的;有的是他“书考八百余家” , 从方药著作乃至经史子集中搜罗的;有的是前代文献未见记载 , 而由他亲自访问、尝试发现的 。这些新发现的药物 , 其中不少仍为今日临床常用 , 如被李时珍归纳为能“止血、散血、定痛”的三七 , 可“去烦热、利小便、清心、能堕胎、催生”的淡竹叶以及土茯苓、石见穿等等 , 均属临床常备之药 。
第三 , 根据所论药物的功用 , 广泛搜集以该药为主药的方剂 。《本草纲目》药物各论设立的“附方”一栏 , 收录历代方剂达万余首之多 。由于李时珍是一位来自民间的医药学家 , 深知民众的疾苦和切实需求 , 因而所收方剂绝大多数是五味以下的小方 , 具有“药简、效专、价廉、使用方便”等特色 。例如 , 用酒或水煎服白术 , 可治疗湿邪所导致的骨节酸痛;香附子去毛炒焦研末 , 热酒送服 , 可治疗妇人血崩;酒渍炒杜仲 , 可治疗因风冷伤肾引起的腰背虚痛 , 等等 。这些方剂多能取得良效 , 实用价值显而易见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