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志南和尚

读完志南和尚的《绝句》 , 你领悟了什么?我在参天古树的浓荫下,系好了带篷的小船;拄着藜做的拐杖,慢慢走上小桥,向东而去 。阳春三月,杏花盛开,细雨绵绵 , 仿佛是是要沾湿我的衣裳 ;轻轻吹拂人面的微风带着杨柳的清新气息 , 令人心旷 神怡 。这是志南和尚《绝句》的大概意思 。原文如下:绝句 南宋·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是在《宋诗纪事》中,志南和尚留下的一首诗,这首诗没有实质性的题目,只是借诗的形式题了一个不关意旨的诗题 。然而就是这一首诗才使后人知其名,尤其是诗的后两句“沾衣欲湿杏花雨 , 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轻柔凉美,生动活泼,成为千古名句 。这首诗写的是阳春三月里的真实感受 。苍拙古木林中,于岸边树阴之处停下小船,系上缆绳,然后登上河岸 。古木浓阴,置身其中,周围满是颓腐之气,似乎气氛有些阴郁 。然而诗人就此打住,点到为止,化腐朽为神奇,不偏不倚地撑出一只小船来,不紧不的系在岸边,悠悠之中,很有方寸 , 有一种清幽的美感,系好小船后,诗人拄著藜杖,走上小桥,向桥东而去,古木斑驳,水流潺潺,仿佛听到了诗人拄杖过桥的笃笃之声;步入桥东的另外一个世界 。杖藜在他意识中已经没有了“我扶”之作用,倒是反过来了,是“杖藜扶我”,和尚自己倒成了杖藜 。在平常人看来,拐杖是人扶着走路的,可正是有人扶,拐杖才成为拐杖,如没有了人,拐杖何以得用,人可以不扶杖,但杖必须得扶人 。因此,不是人扶杖藜,而是杖藜扶人,也就成了“杖藜扶我过桥东” 。禅者的观物方式,表面看去有悖逻辑和常理,但正是这种反常,才构成了这样的奇趣,又回归常理 。这是深契事理的,只不过是比常人更深入一层,更有曲折之感 。这就是禅家所说的“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的意蕴与真谛 。杖藜扶着诗人从桥西来到了桥东 。桥东桥西,似乎给人两个世界之感,那边还是古木垂垂,浓阴郁郁,而这边却是杏花春雨,杨柳春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说的是在三月里 , 杏花盛开的时候下起的绵绵细雨 , 总是要把人的衣服沾湿;吹人脸面而不觉寒冷的,是那杨柳树中吹来的杨柳春风 。“杏花雨”是指清明时节杏花盛开,细雨润泽的景象 。“欲湿”是似湿未湿,欲湿犹湿,湿而不沾,沾而不淋的若即若离的状态 。正是杏花雨给人带来的惬意和融洽 。还有那柳丝依依,轻柔和煦,吹在脸上凉美而不寒冷的三月春风,真正构成了一个如诗如梦的境界 。人在其中,看杏花如烟,杨柳似线;感如酥细雨,如丝和风,也正如蝉翼纱幕之后,欣赏明眸流睇之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一种特殊感情 。这也正是诗人眼中的禅境 。rr读后随感而发 , 赞志南老和尚诗一首:杖藤本是栴檀枝 , 扶过东桥无人知 。法喜充盈肚自饱 , 吸风饮露无异食 。【绝句志南和尚】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