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适

叶适资料简介古代名人叶适是谁啊在浙江写的诗叶适资料简介叶适资料简介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 ),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 。淳熙五年(1178年),叶适中进士第二名(榜眼) 。历仕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历官平江府观察推官、太学博士、尚书左选郎、国子司业、知泉州、兵部侍郎等职,曾参与策划“绍熙内禅” 。叶适对外力主抗金,反对和议 。韩侂胄谋划北伐时,叶适提出异议,韩侂胄不听,改授叶适为权工部侍郎、权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 。叶适不肯草诏 。其后又建议防江,但韩侂胄仍不采纳 。开禧北伐失败后,叶适出宝谟阁待制职、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节制江北诸州,因军政措置得宜,曾屡挫敌军锋锐 。金兵退后,进宝文阁待制,兼江淮制置使,曾上堡坞之议,实行屯田,均有利于巩固边防 。开禧三年(1209年),韩侂胄被诛后,叶适以“附韩侂胄用兵”罪名被弹劾,夺职奉祠长达十三年 。【叶适】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 。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 。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 。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叶适塑是谁谈谈陈亮、叶适的哲学思想?陈亮(1143~1194),字同甫,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人称龙川先生 。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 。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 。1974年中华书局 出版校点本《陈亮集》 。陈亮将遇事退却的情况成为“的从弓矢”,“弓矢从的”就是要发挥然的主观能动性,用于行事格物,“深信力行” 。陈亮认为,必须实际践行治国平天下之教,批朱熹“事功之学有害于世道人心、三纲五常”的谬论,以汉唐之君王霸并用批朱熹“三代以天理行、汉唐以人欲行”的历史观 。而且认为,汉高祖、唐太宗的假借王霸之道而行私好功,治国平天下仍需“义利双行”落于实处 。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1、陈亮肯定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认为“道”存在于“事物之间” 。“夫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 。” “夫道,非出于形气之表,而常行于事物之间者也 。” “道之在天下,平施于日用之间” 。(《陈亮集》)2、陈亮肯定事物的可知性,强调人们可以“明理”而“有为” 。“《易》有理有数 。数,出于理者也 。得其理足以知百世之变.明其数足以计将来之事,而又何怪焉?”(《陈亮集》)3、陈亮十分重视发挥“人谋”和“有为”的作用 。“天下大势之所趋.天地鬼神不能易.而易之者人也 。自有天地,而人大乎其中矣 。人道立而天下不可以无法矣” 。“时者天之所为也,法者人之所为也 。法立而时不能违,则人谋足以定天命,盖自然之理,而未有知其由来者也 。”(《陈亮集》)4、陈亮朴素的辩证观念 。一是“文”与“武”应当是统一的 。“文武之道一也,后世始歧而为二,文士专铅椠,武夫事剑楯 。“文非铅椠也,必有处事之才;武非剑楯也,必行料敌之智 。才智所在,一焉而已 。”(《酌古论序》)二是“攻守之道” 。“用兵之道.有攻法.有守法,此兵之常也;以及为守,以守为攻,此兵之变也 。攻专用攻法、守专用守法,其败也固宜 。然守专地攻法,攻专用守法,亦焉得而不败哉?”(《酌古论》)三是提出了“奇正之说” 。“兵有正有奇,善审敌者然后识正奇之用:敌坚则用正,敌脆则用奇;正以处之,奇以掩之、均胜之道也 。“ ”计里而行,克日而战,正也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1]),字正则,号水心居士 。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官员 。生于瑞安,后居于永嘉水心村,世称水心先生 。叶适系统完善了“永嘉学派”的事功之学 。在政治上重新追问立国之本,立国之本在“礼法”,礼法完备而统治稳定、百姓安康;军民一体,以实事功利考察官吏,裁汰冗官 。经济上,重视财用,以发展生产,增长社会财富为要 。军事上,以战御敌,不可偏安 。独具特色的浙东事功之学,在中华思想史上具有不可抹杀的重要价值 。“物”是天地间最根本存在的唯物主义思想1、叶适的这些唯物主义观点,尤其可贵 。叶适并没有系统的哲学著作,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但从他对历史上和当时哲学上所讨论的一些重要问题所发表的思想来看,他是一位唯物主义者 。他在哲学问题上所表述的思想比陈亮多而深刻 。在当时朱、陆唯心主义弥漫思想界的状况下,叶适的这些唯物主义观点,尤其可贵 。2 、在当时讨论的哲学基本问题上,叶适进一步发展了薛季宣关于道“舍器将安适”、“常存乎形器之内”的思想 。他说:“古诗作者无不以一物立义,物之所在,道则在焉,物有止,道无止也 。非知道者不能该物,非知物者不能至道 。道虽广大,理备事足,而终归之于物,不使散流,此圣贤经世之业,非习为文词者所能知也 。”(《习学记言序目》卷四十七)3、叶适通过讲诗作者必须要借一种具体事物才能表达一种思想,说明了只有“物在”才有“道在”,道“终归之于物”才不致“散流”,这样一个普遍的、根本的哲学道理 。在另一篇论诗的文章中,叶适又说道:“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皆一而有不同者,物之情也;因其不同而听之,不失其所以一者,物之理也 。坚凝纷错,逃遁谲伏,无不释然而解,油然而遇者,由其理之不可乱也 。”(《诗》,《水心别集》卷五)4、叶适更明确地表示了“物”是天地间最根本的存在的唯物主义思想 。物有其统一性,又有其多样性,这都是物本身所固有的“物之情”,而所谓“理”亦即“道”,也就是指物的这种统一性和多样性所以不至混乱的内在的条理性 。理不是离开物,更不是在物之外、之上而与物相对待的另一个存在 。5、他在评论老聃思想时也说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老氏之言道如此 。按,自古圣人,中天地而立,因天地而教、道可言,未有于天地之先而言道者 。”(《习学记言序目》卷四十七)正是在这个基本前提下,叶适对程朱理学和陆氏心学离开实事而空谈性命道德之学,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他说:“书有刚柔比偶,乐有声器,礼有威仪,物有规矩,事有度数,而性命道德未有超然遗物而独立者也 。”(《大学》,《水心别集》卷七)rr他们的学说称为“功利之学”或“事功之学”,由北宋李觏发其端,南宋陈亮和叶适集其大成 。李觏注重经邦济世,提出“人非利不生”的观点,认为“礼”,应该包括衣、食、位等内容,开启功利学派之先河 。南宋以酵季宣、陈傅良、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和以陈亮为首的永康学派均倡言此学,集功利思想之大成 。他们承认“道”存在于事物之中,认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龙川文集·书经》),宣称“理”.者为“物之理也”(《水心别集·进卷诗》) 。为学注重实际功用与效果,反对理学家讳言功利和空谈心、性、命、理 。薛季宣“教人就事上理会”,强调实事实功 。陈傅良倡导经世致用 。叶适提倡“务实而不务虚”,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尔”反对理学家“正谊不谋利,明道不计功”的思想 。陈亮认为,理学家空谈义理,使“书生之智,知议论之正当,而不知事功之为何物”,“尽废天下之实”,“终于百事不理而已” 。讲求实施利民之术,主张兼重义利 。此派与程朱为代表的“性理学派”和陆九渊为代表“心学学派”相对立,受到他们的责难 。但此派提倡“事功”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