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无语凝噎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三变的词触痛你了吗?千百年以来,柳七郎的《雨霖铃》不知赚走了多少痴男怨女滚烫的眼泪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不仅触痛到了我,更触痛到了近千年以前怡红院、寻香楼、醉春阁……里无数多情的风尘女子 。纵观中国的封建时代,能到得皇帝所赐“奉旨填词”这个“殊荣”的,仅北宋柳三变一人而已,说他是北宋第一职业填词人也丝毫不为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首句由一只呱躁的秋蝉起笔,“寒”、“凄”二字试图营造一种烦乱而又凄清的氛围,面对着长亭,天气接近傍晚,暴雨刚刚停歇,阴冷之风扑面而来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都门”指北宋都城汴京的城门,这句交代了离别的地点,有人解释说,城门内,繁华万千;城门外,凄凉满目 。一门之隔,两种气象,心理落差极大 。置帐设酒,思绪全无,正在恋恋不舍之时,船上的艄公已催着出发 。每次读到这里,难免心生怨怒 。人家恋人分别,正卿卿我我、你侬我侬时,你这个二杆子艄公偏偏一遍又一遍催喊着:开船了、开船了……你就再让他们缠绵个半个时辰不行吗?古时的别离以后可不像现在,飞机高铁,三千里弹指一挥,说见面就见面,过去山高水恶,交通不便,车马又慢,“一生只够爱一人”,一次分别,短则一两个月,长则三年五载;加上过去医疗条件极差,缺医少药,指不定分别后一个小感冒,就硬生生的把生离变成了死别!所以古人特别看重送别,亦留下了无数关于送别的千古诗词佳作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七郎的高明之处在于煽情而不肉麻 。也难怪皇都里秦楼楚馆的非良家女子无不为之倾倒 。紧紧的握着手互相凝视着,泪水朦胧了双眼,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想说却又说不出来 。看到这句情话,我要是个女人,那我也会义无反顾的跟着他走,哪怕是去赴汤蹈火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去去”二字相叠,无疑增加了些许悠悠的况味,引人遥想:此去南方,这风一程又水一程,千里迢迢,烟波浩荡,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是何等的辽阔啊 。从此就真的天各一方了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句由自己联想到以往的那些多情的恋人,推而广之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之处便是这让人肝肠寸断的别离,屋漏偏逢连夜雨——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般离愁哪能经受的住啊?更俗一点的的来说——这简直就是要人命的节奏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宋代词人极善于营造氛围,写情的同时,亦爱写景,情景交融,让人颇有身临其境之感 。(你走以后)又有谁知道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呢?怕是只有那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一去,长年的分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再好的天气、再好的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千种风情,又能和谁诉说呢?只剩下了满腹的落寞 。不过就是近千年前一场落魄文人和歌妓的普普通通的送别竟被柳七郎写的如此销魂,如此的黯然神伤,让千年以后的多情之人仍然为之感叹不已,北宋第一风流才子非柳七郎莫属 。是柳永让宋词多了几份除了大江东去,浪淘尽以外的婉约、柔媚、缠绵、细腻之美,至今依旧影响着无数热恋中的人们,这大概就是文字的终极力量吧?宋朝以后,再也见不到如此醉人的情话了!rr"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三的词触痛了你吗?这两句词出自婉约派词人柳永的《雨霖铃》中 。柳永,字耆清,初名三变,福建崇安人 。柳永一生仕途坎坷,到了晚年才中进士 。他在是北宋著名词人中,官位最低,但在宋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 。属于北宋第一个全力填词的作者,也是一个大量写慢词的作者 。他自创新曲,并且通音律,所以他的词音律凄婉 。其作品铺叙展衍,不事雕饰 。在宋词的发展中,有开疆拓土之功,词通俗易懂,旖旎近情,深受人们喜爱 。柳咏仕途失意,一生四处飘泊 。他的作品正如他的一生境遇 。这首《雨霖玲》是他离开汴京,前往浙江时的作品 。词以悲秋景色为衬托,抒发与所喜爱的"她"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 。词的上片写送别的情景,起句便让人黯然销魂,不堪此冷落清秋时节 。心情紊乱,酒也不能饮了 。眼看着兰舟远去,渐渐的隐没在千里的烟波之中 。深刻而且细致地表现离别的场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难舍难分之状,这时喉咙哽塞,欲说又说不出话来,这般情景谁不感到伤感呢!下片写设想中别后的情景 。突然提笔振起:离别是从古自今的伤心事,更那堪又是在这使人断魂的清秋时节,就更加令人伤感了 。今宵酒醒梦回留下悬念,晓风吹拂着岸边婀娜多姿的柳丝,一輪残月将要隐没,这是何等的凄凉 。【竟无语凝噎】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