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的拼音怎么读 武陟怎么读


陟的拼音怎么读 武陟怎么读

文章插图
武陟”:一个被念错了一千多年的地名
摘要“武陟”:一个被念错了一千多年的地名 ——山阳李生对“武陟”读音的考证 焦作一带自古以来就是古战场,尚武之风盛行,地名有“修武”、“武陟”、“武德”等 。与此同时,崇尚阬杀降卒、封土纪功的君主们也在焦作留下了诸多带有“封”字的地名——“郇封”
武陟”:一个被念错了一千多年的地名
——山阳李生对“武陟”读音的考证
【陟的拼音怎么读 武陟怎么读】 焦作一带自古以来就是古战场,尚武之风盛行,地名有“修武”、“武陟”、“武德”等 。与此同时,崇尚阬杀降卒、封土纪功的君主们也在焦作留下了诸多带有“封”字的地名——“郇封”、“大封”、“王封”、“李封”等 。新乡的“封丘”便是一个佐证 。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26年(前221年)置怀县(治所土城),属河内郡 。此后486年(自晋止)河内郡郡所在怀县 。始皇28年,置武德县,(治所在大城) 。汉武帝建元年间(前140年),析武德、怀两县地设平皋县(治所在北平皋) 。晋怀帝永嘉二年(308年)武德县并入修武县 。东魏天平三年(536年)武德县治所迁至大虹桥温村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平皋县入州县 。隋开皇16年(596年),分修武县南部始设武陟县 。据说,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武陟县 。
其实,“ 陟 ”有两个读音 zhì 和 dé
解释如下:
陟zhì
⒈登,上:~山 。
⒉提升 。
陟dé
1.得,应验 。
正如上述资料中所言“陟”有 zhì 和 dé 两个读音,而“武德”与“修武”都是秦朝命名的,只是后来“武德”于晋怀帝永嘉二年(308年)并入“修武”,又于隋开皇16年(596年)从修武县分出来一个“武陟”,因此,山阳李生认为——
“武陟”其实是“武德”的同音地名,即“武陟”应该读作“Wu dé”,而非“Wuzhì ”,也就是说,“武陟”的历史同“修武”一样悠久,而且被后人念错了一千多年 。
古代战争十分残酷,对生产力的破坏十分严重,故而明智的统治者对武力统一天下都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因此也希望在地名的命名上体现“德高于武”的思想 。下面的资料有利于我们理解“武陟”的寓意 。
古代中国军队作战有一项惯例,战胜的一方将战败一方阵亡者的尸体堆积在大路两侧,覆土夯实,形成一个个大金字塔形的土堆,号为“京观”或“武军”,用以夸耀武功 。这是很早以前就形成的惯例 。如今在修武县城东还保留着一个巨大的“商冢”,曾有大量箭头出土 。当地流传是商朝王子之墓,其实应为周武王伐纣时为牺牲的商朝士兵修建的“京观” 。
公元前597年楚军在邲(今河南武陟东南)战胜晋军,这是一个空前的大胜仗,大臣潘党建议将晋军阵亡者的尸体堆筑为“京观”,说:“我听说打败敌军后.要留下纪念物给子孙,使他们不忘武功 。”而楚庄王却说:“武这个字的意思就是要‘止戈’,力求不再使用兵器 。国家用武是为了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做到了这7件才可以使子孙不要忘记武功 。现在我使两国子弟暴尸野外,是残暴;出动军队威吓诸侯,未能戢兵;暴而不戢,也不能保大;晋国仍然存在,也不算有功;这场战争违背民众意愿,不能说安民;自己无德还和诸侯征战,何以和众;让别国混乱以为自己的荣耀,也不丰财 。7项武德我一项都没有,怎么能够让子孙纪念?而且古代圣王是讨伐不敬者,将罪大恶极者筑为京观,是用这种最重的惩罚来警告坏蛋 。这场战役中的阵亡者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君尽忠,怎么能够将他们筑为京观?”下令将晋军阵亡者妥善埋葬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