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诗

古代还有其他诗人写出类似《琵琶行》和《长恨歌》的叙事文吗?最早的长篇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东汉时期 。描写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妻的爱情悲剧 。一个举足赴青池,一个自挂东南枝 。另一个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北朝的《木兰诗》,写一个替父从军的女英雄的故事 。两兔傍地走,焉能辩我是雌雄 。这两首诗合称乐府双壁 。此外还有《羽林郎》和《陌上桑》 。rr有,《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最具代表性 。我们今天重点品读《木兰诗》——木兰,女子上阵杀敌第一人在中国古代,男权思想主导社会,女人因受“三从四德”封建礼教的束缚,多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有公开的、露脸的、面上的事,女人都得靠边站 。现实如此,文学作品亦如斯 。然而,木兰代父从军,上阵杀敌的飒爽英姿,彻底颠覆了这一传统,她也因此成为女子上阵杀敌第一人 。欲品木兰真性情,必先了解其背景《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中的一首叙事诗 。诗歌以诚挚的感情,并运用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叙述了农家少女木兰,女扮男装,毅然出征,代父从军,保家卫国,屡立战功后功成返乡的传奇故事 。塑造了一个勤劳朴实、勇敢坚毅、不贪功名、热爱家乡的巾帼英雄形象 。木兰所处的南北朝时期,军阀割据,社会动荡,战乱频繁 。北魏最大的祸患不是南朝、也不是其他北方割据势力,而是盘踞漠北、气势旺盛的柔然 。太武帝拓跋焘登基时,决定扩充军队,进行一场大决战 。但由于长期战争,青壮年已经死的死、伤的伤,只好征召老人和孩童 。据史载,太武皇帝(拓跋焘)神鹿二年,“秋七月,车驾东辕,至黑山,校数军,实班购王公将士各有差 。”(《魏书》卷世祖纪)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木兰闪亮登场 。欲赞木兰义云天,必要琢磨细品鉴《木兰诗》在情节安排上,紧扣主题,详略得当 。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详写从军原因,由忧虑叹息到决心从军,突出木兰的果敢坚毅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她为什么忧愁?她由因何而叹气?是因为“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啊!思来想去,想去思来 。【叙事诗】孝顺的木兰看着头发花白,腰背佝偻,步履蹒跚的老父,她拿出剪刀,毅然决然地剪掉满头青丝,用白绢束平刚刚隆起的胸脯,换上父亲年轻时的男装,手提宝剑——“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详写战事紧张,匆忙告别父母,急速奔赴战场的情景,表现木兰的飒爽决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木兰远离故土急速奔赴战场的途中,发出了“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瞅瞅”的感慨 。详写木兰归乡,家人相迎的热闹场面,改换女装,伙伴惊讶,体现木兰的机智干练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多么感人的场景,多么动人的画面,多么深厚的亲情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脱掉战袍,还原了邻家小妹的清新可人,温婉可爱,战友们又何尝不惊讶,何尝不爱惜 。略写十二载征战生涯,虽然概括简略,但艰苦卓绝,险象环生,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描写了木兰军情紧急,部队急行军的状态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了北方寒冷的天气下,士兵身披铠甲,和衣而眠的艰苦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描写了战争的残酷,场面的惨烈,和时间跨度之漫长 。木兰,平凡女子的不平凡经历,带给我们诸多思考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 。不顾女儿身,敢挑男儿担 。战袍洒热血,剑舞敌胆寒 。转战十二载,功成把家还 。挑战自我挑战旧俗挑战旧观念 。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不让须眉成为典范 。不贪功名不恋富贵不把浮华挂心间 。婉拒“尚书郎”,渴盼“还故乡”,回归“旧时裳”,哪一件不是真性情的体现 。所以,既爱红装又爱武装,既上得了战场又下得了厨房的木兰,又何止是上阵杀敌的第一人?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