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

我们为什么不能像梭罗一样生活?您好谢邀!享利.戴维.梭罗(1817年7月12日~1862年5月6日),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废奴主义及自然主义者,有无政府主义倾向,曾任职土地勘测员 。梭罗毕业于哈佛大学,曾协助爱默生编辑评论季刊《日晷》,写有许多政论,反对美国与墨西哥的战争 。一生支持废奴运动,他到处演讲,倡导废奴,並抨击逃亡奴隶法 。其思想深受爱默生影响,提倡回归本性,亲近自然 。在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约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自耕自食,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 。梭罗才华横溢,一生创作了二十多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其文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 。【梭罗】主要作品有《康科德与梅里麦克河上的一周》《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马萨诸赛州的奴隶制度》《瓦尔登湖》《为约翰.布朗上校请愿》《远足》《缅因森林》《科德角》《马萨诸赛州的早春》《夏》《冬》《秋》《杂录》等 。代表作《瓦尔登湖》作为他的主要作品之一,是梭罗在瓦尔登湖林中二年零二个月又二天的生活和思想记录,这是一部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它向世人揭示了作者在回归自然的生活实验中所发现的人生真谛--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实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 。在梭罗短暂的一生中,他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告诉世人不要被纷繁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从而失去生活的方向和意义,提倡简朴生活,平淡而自然 。通过《瓦尔登湖》这本书,成了处于迷惘状态的人们的“生活指南” 。梭罗的进步意义:一是他关于生活意义的思考与阐示,另一个是新文体的建立 。谢谢!祝您生活愉快!rr大家好,我是“喔爱小咪” 。很高兴与大家聊天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美国经典文学著作,《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的故事——梭罗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和作家 。1845年的7月4日,28岁的梭罗来到离城市两英里远的瓦尔登湖畔,在一片森林中自己动手建造了一个小木屋,然后住了下来,一共住了两年零两个月才离开小木屋,回到城市里生活 。并且写了一本书《瓦尔登湖》,这本书讲述了梭罗在湖畔小木屋里独自生活的奇特经历 。很快,这本书成为畅销书,风靡世界 。大家可能会感到好奇:梭罗一个人在森林的小木屋中生活了两年多,是怎么生活的呢?吃什么?喝什么?一个人住在森林里不害怕吗?告诉你们吧,梭罗过的是完全自给自足的近乎原始人的生活 。首先他自己找朋友借了一把斧头,从森林中自己砍下木头,用这些木头自己动手盖起了一座小木屋 。接着梭罗在房子周围种下了豆子、玉米、马铃薯和土豆,这些庄稼就是梭罗食物的主要来源 。有时他也去森林里采一些野果子吃 。如果想喝水了,他就去瓦尔登湖里挑水来喝,湖水是那么那么的清澈甘甜,比城里给了漂白粉的自来水好喝多了 。夏天的时候,梭罗把湖水放到地窖里,放一天再喝时还是冰凉凉的,别提多爽了 。为了增加一点营养,梭罗有时还会去湖里钓几条鱼煮着吃 。后来他嫌钓鱼煮着吃太麻烦了,干脆不吃鱼了,大部分时间就靠土豆和马铃薯度日 。他就是用这种极简的生活方式,过了两年零两个月的时间 。确实让人佩服,也让人觉得不可想象 。如果让另一个人像梭罗一样去生活,那是不可能做到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我们生活的时代,早已经从工业时代跨越到了网络加智能的时代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密,大到飞机火车的制造,人造卫星上天;小到一双筷子的制作,一块手机贴膜的生产和销售,都须得有专业的人员来完成 。人与人之间互相依赖的程度越来深,一个人是不可能靠自己的劳动解决所有的衣食住行问题的 。就算是一个农民住在农村里,自己种粮食和蔬菜,养猪喂鸡 。没有外界的帮助他也是难以生活的 。最起码牙膏、食盐、洗衣粉等生活物资需要从城里购买,还有种田用的农药、种子、化肥也是需要农用商店提供的 。家里用电需要供电局的帮助,穿衣服也需要去城里购买 。总之,就是一个农民过最简单的生活,也是离不开城市人帮助的 。在城里生活的人,更是哪一个方面都离不开他人的服务 。离开了他人的服务,城里人想吃饭,想喝水,想出门办事都是难的 。所以说,现在的人是不可能像梭罗一样去生活的 。但是我们可以学习梭罗极简的生活态度 。吃饭营养够了就行,不必奢侈浪费;衣服有换洗的就行,不必太赶时髦;车子能代步就可,不必是豪车;物品够用就行,不必囤积;一年只使用几次的物品就不必买了;朋友有几个真心的就行,无效的社交可以舍弃 。因为追求物质富裕的时代已经过去,极简生活的时代已经到来 。极简生活真好,因为生活越简单越幸福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