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拉斯图拉如是说

怎么理解尼采的「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 , 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 , 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人跟树一样 , 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 , 它的根越要扎进黑暗的地底 。我们在感受人生不易的同时 , 总羡慕树能不费力地自由生长 。其实树和人一样要经历无数艰难和拼搏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 才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 而且越是向上的树 , 它的根穿过坚硬的土层扎得越深越广 。大树的根像军队的后勤 , 默默地、努力地一刻不停地生长着并吸收土地中水分和营养供给自己和硕大的地上部分 。天道酬勤 , 树的根越努力地往黑暗的地底延伸 , 地上就生长越繁茂 。人也一样 , 想要成才成器 , 必须通过艰苦努力学习和工作 , 排除万难 , 持之一恒 , 才可能实现宏伟理想 。比如水稻之父袁隆平除了刻苦学习之外 , 带领着几个人常年累月、不分昼夜地蹲在烂泥田找理想的雄性不育株 , 做了无数杂交实验 , 在全新的领域不断披荆斩棘 , 才取得了全世界瞩目的成果 。人们仰慕他依仗他 , 却难以想象他付出了多少艰辛 。我们芸芸众生之所以是无名小草而不是参天大数 , 是因为我们努力得很不够 , 或者没有努力过 , 或者看似很努力地干但是却没有积极自主地去潜心学习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rr《九品芝麻官》里 , 包龙兴他爹在临死前说了一句话:“贪官奸 , 清官要更奸 , 不然怎么斗得过他?” 简单 , 直白!我觉得就能言简意赅地表达出这句话的本质 。“每当树向光明和高处更接近一些时 , 它的根就会向泥土、向黑暗更深地扎进去——向邪恶” , 这句话出自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山上的树”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创作的散文诗体哲学著作 。原文如下:查拉图斯特拉回答道:“你为什么要因此而害怕呢?人与树其实是相同的 。他越是想上升到光明的高处 , 他的根就越是坚定地伸向泥土中 , 向下深入 , 进人那黑暗的深处去 , 进入那罪恶中去 。”“是啊 , 进人到罪恶中去!”青年喊起来 , “你已经发现了我的灵魂 , 这怎么可能呢?”查拉图斯特拉笑着回答道:“很多灵魂人们永远也发现不了 , 除非人们先将他们发明出来 。”“是啊 , 进入罪恶中去!”青年再一次叫喊起来 。尼采还有一段话 , 可以作为理解的参考:“邪恶——诸君在考察优秀绝伦、成就卓然的民族之时 , 会不由自主地发问:一棵傲然向上生长的大树能否免受暴风雨的侵袭呢?能否避免来自外部的不利因素和阻力呢?能否将形形色色的憎恨、嫉妒、偏见、猜忌、残酷、贪婪和暴力——没有这些东西 , 道德领域的大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排除在有利的生长环境之外呢?毒剂可使弱者走向毁灭 , 但对于强者 , 它无异于增强剂 , 强者是绝不会称之为毒剂的 。”人性中的恶按照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来看 , 人类思想、行为是由性本能和攻击本能驱动的 。也就是说我们人生为高等动物 , 生来就有“恶”的一面 , 当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憎恨、极度、偏见、猜忌、残酷、贪婪、暴力........这些本能性的欲望和冲动 , 才能更好地驾驭自己 , 了解人性 。《如有有效控制情绪》、《应对焦虑》、《愤怒之舞》.......几乎在所有调节情绪的书籍中 , 想要调节情绪的第一步 , 都是“面对情绪、认识情绪” 。而尼采这句话 , 也是告诉我们:如果想要达到世人赞赏敬仰的“光与亮”的高度 , 必须先要感受到世界上那些“深与暗” , 那些“深与暗”是人的本性 , 是人类生存的本能意义所在 , 当我们扎根于此 。这些“深与暗”对于有些人来说 , 就是致命的“毒药” , 而对于强者 , 却可以充分汲取他们的养分 , 让它们成为“营养剂” 。人类的进程中 , 也正是因为有这些“黑暗” , 才使得“光明”一面的道德更加崇高 , 人之所以为人 , 也正是因为我们在了解了人性中这些“阴暗”之后 , 能够更好地约束自己、控制自己 。就像书中 , 查拉图斯特拉对少年所说的那样:拥抱生命中的残忍与丑陋 , 正视其虚无的本质 , 才能获得「生命最珍贵的力量」 , 跨过沉沦和深渊 , 成为拥有更高视角的人 。------END------感谢您的阅读!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