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甄

为什么明朝是八股文,却能出现像王明阳,张居正,唐甄,唐伯虎这样的思想家?八股文从来就不是问题,因为它讲究对仗,工整,严格,全国考试,必须有统一的格式,不然怎么评分?有了八股文,以后做官文书什么的,很自然就接手了,吟诗作赋张嘴就来 。科举最大的问题是内容而不是格式,格式一旦统一,对大家都公平!科举的问题,是只搞文科,不搞理工类,所以国家才发展不起来,跟格式没有多大关系!古代科举是比较公平的,考上就做官,不像现在,没爹啥都没有用!rr首先要明辨一点,八股文只是国家选取人才的一种途径 。明朝比清朝产生的思想家多的原因是,明朝的思想钳制没有清朝厉害,也就是文字狱 。相比较文字狱,八股文远远没有它毒害思想深 。我们都知道八股文兴起于明朝洪武帝年间(朱元璋),朱元璋是一位平民皇帝,他即位以来就是思考着如何加强对于知识分子的思想控制 。因此,在科举考试中考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考试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他在借鉴历代的经验,创建了八股取士制度,主要把写作八股文的好坏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 。目的是对士人的控制和官员的选拔有机的结合起来,培育和选拔具有儒家正统思想的人才 。随着八股文的推进,八股文的缺点也暴露出来了,首先八股文束缚了文人的思想,使文坛死气沉沉,社会思想缺少生机和活力,使国家发展滞后 。顾炎武就曾批评八股文说:“八股行于天下而天下无术,无术则无政事,无政事则无治功,无治功则无升平 。故八股之害,甚于焚坑” 。但是在明代,八股文刚刚兴起的时候,明代的文人对于八股文的批判还不像清代那样激烈 。甚至像李贽这样的大思想家们,不但不批判八股文还从革新文体的角度对于八股文给予充分的评价 。清朝时期对于八股文存废一直存在争议,清朝的进步文人对于八股取士也一直反对 。康熙初年就开始了八股文存废的争议,康熙即位不久就下令取消了八股文,但是由于八股文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工具,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康熙八年又把八股文恢复了 。乾隆九年,当时的兵部侍郎舒赫德就建议取消八股文,他认为只凭一纸八股文就决定考生的命运并不是一个好办法,并且清代的八股文都是一些空洞的言谈,对于国家选取人才没有任何用途,现在看来舒赫德的看法是正确的,但是他却遭到了顽固派的阻挠 。因此八股取士的制度一直延续到光绪二十一年(1905年) 。反倒是清朝的文字狱对于文化的摧残比较严重,文化人都噤若寒蝉 。【唐甄】文字狱自古就有但是除清朝外都并未对社会构成严重威胁 。清代文字狱贯穿整个清代250年左右 。顶峰时期自顺治开始,中经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历时140余年 。少数民族掌权的清朝,对汉人控制极严 。举一个典型例子: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时期,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需要,号召全国捐书,但是目的却是大量搜罗、查禁、删改、销毁书籍 。凡是不利于清王朝统治的书籍统统销毁,乾隆总共消毁书2400多种,抽毁书400多种,铲毁、烧毁书版七、八万块 。连宋应星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也因为有碍于愚民而禁毁 。正是由于清朝皇帝高压政策,对于士大夫阶级而言,再也没有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了,再也没有了海纳百川的气度了 。许多知识分子因此不敢过问政治,这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龚自珍关于文字狱有句诗“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大意是“言谈中听到文字狱就吓得立即躲远,文人著书就为生计,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 。知识分子从而只有一条出路,就是埋头钻进古书堆中搞训诂、考古、校勘、金石之学,搞繁琐的考证,这直接导致清朝的考古学成为历史之最,还形成了一个有名的学派——乾嘉学派 。知识分子没有向外拓展的野心了,这样的环境能诞生大师才算怪哉!!有包容的朝代才是能产生大思想家,大艺术家的朝代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