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微

钱山漾遗址考古发现第一人慎微之,你知道的他有哪些点滴?在浙北江南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宋.戴表元曾诗云:“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 。是的,这就是浙江湖州 。湖州,楚考烈王十五年(248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以泽多菰草故名,始置“菰城县” 。隋仁寿二年(602年),以滨临南太湖而名“湖州” 。可以说湖州是人文历史沉淀很厚重的地方,其实,它的历史不仅仅从2000多年前春秋时代开始的 。往上追朔4000∽4200年的上古时期,就有人类活动,并开始了辉煌的文明社会形态 。1956年和1958年3月考古专家们,在湖州城南两次的考古挖掘,发现了一个上古文明的遗址,那就是:钱山漾遗址 。占地面积23.4万平方米钱山漾遗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城南的潞村古村落,常路乡钱山漾东南岸 。它属于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是人类丝绸文明史上一个古文化遗址 。在此遗址上出土了一批绸片、丝带、丝线等尚未碳化的丝麻织物,并出土了麻布片、麻绳等纺织品 。还出土了陶器、骨器、玉器等大批新石器晚期的遗物 。从而填补了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中,良渚文化到马桥文化之间存在的缺失 。2006年5月25日,钱山漾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说到钱山漾遗址,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 。那就是遗址的发现者:慎微之先生 。慎微之先生,何许人也?慎微之(1896—1976),男,又名圣清,吴兴(今湖州) 八里店镇潞村人 。1915年毕业于杭州蕙兰中学校 。1924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毕业 。曾于1940年留学美国本雪文尼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曾先后任沪江大学夜商学院教务长、之江大学教育系主任、教授等职,他一生的最大成就就是在1934年发现湖州钱山漾遗址 。并撰写了《湖州钱山漾石器之发现与中国文化之起源》一文,从而在中外考古学界树立了自己的权威 。慎微之也是穷苦人家出身,他出生的时候,曾经富裕的家庭已经贫困 。依靠母亲省吃俭用,才上了学 。小小年纪的他,经常到离家不远的钱山漾湖边,抓些小鱼虾或摸点螺蛳河蚌来补贴家用 。【慎微】14岁那年,慎微之带着母亲给母亲给的一块银元,夹着一条草席、背着一床棉被,踏进了杭州办学最早、名气最大的蕙兰中学(今杭州第二中学)求学 。此学校西方新式教育中天文、地理及人类历史等内容 。让他颇为得益,并结合小时候在家乡钱山漾水边捕鱼捉虾时,经拾到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 。联想家乡说不定真的存在着古人类遗址 。后来升入上海沪江大学(今上海理工大学)后,他特意选修了一门社会进化科 。并在暑假回家时,在湖边浅滩地里寻找着各种古怪的石头 。就这样,慎微之在学生时代,就在钱山漾湖边发现了石簇、石镰、石刀、石斧、石锛、石犁等 。为他日后形成钱山漾古遗址的观点,在中国文化史独特地位积累下了厚实的基础 。1940年,慎微之赴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攻读哲学博士 。在留学期间,他依旧坚持钱山漾石器的研究加以研究 。归国时,他还利用休假回钱山漾采集石器 。当地村里人看经常看到他一身西装革履,却赤着双脚,手提竹篮在钱山漾湖边捡石头 。因而,被人称为他为“石头博士” 。由于慎微之的坚持和原有的早期发现 。1956年春,浙江省文管会在钱山漾东岸的百廿亩村进行了首次考古发掘,1958年春又再次进行发掘 。两次发掘出土了大量以石、陶器为主的史前生产、生活用具 。尤其是那块小小的黄褐色丝织绢片,经鉴定是用4700年前的家蚕丝编织而成的 。钱山漾因此成为中国丝绸文化的发源地 。慎微之也毫无疑问地成为“钱山漾遗址”的首位发现者 。慎先生,一生致力于“钱山漾文化”的研究,但一生也坎坎坷坷 。由于他的基督教信仰的肯景,及留学美国的经历,和在沪江大学等高校中任要职的因素 。他在非常时期被下放到家乡一个小镇的初中去教书 。不久后又被借调文物部门进行田野调查 。然而他念念不忘的依然是“钱山漾文化” 。虽然,他没有子女的没有留下丰厚钱财 。却留下了现保存在湖州博物馆的《考古拾零》、《考古要领》、《考古随记》、《考古备忘》、《考古庶令》、《石器时期考古要领》、《考古勉思》、《地下地面文物调查随记》、《随查随记》、《文物调查扎记》、《吴兴县各区文物纪要》、《吴兴县遗址遗存总登》、《备忘录》、《三余庶令》等14本野外实地勘测记录 。有人评价慎微之先生:“他的名字已与钱山漾永远联系在一起,他的考古生涯如同这座矗立在钱山漾东岸的标志碑一样不朽 。”这是当之无愧的评价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请删)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