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化验单解读

血常规化验单怎么看?这是我之前写的一个文章,如何简单快速的看懂血常规报告 。这是一张常见的血常规报告单,上面有纷繁复杂的好多项指标是不是感觉眼花缭乱那么多项目,对的起那十几块钱了!所以现在大街小巷很多身穿白大褂的大忽悠“大妈,过来啊,免费给您进行血液检查,我们的这个检查可以测几十项项目呢!”呵进入正题,血常规单首先可以分三个大的部分然后我们再划掉一些大家看不懂,实际生活中也不需要理解的项目,让这个检查单简单一点对了,血型和RH血型在血常规中是不包含的 。好,其他的就别看了 。掌握这几项就可以了 。首先要树立一个观念,所有的检查都是服务于临床的,所有的检查报告一定要结合临床的症状和体征来分析 。这需要长期的专业训练 。作为病人,了解个大概和常见的情况就可以了 。第一,我们先看红细胞部分:这一项在临床中主要用来判断你的血量!临床中最常见的就是贫血,红细胞数量下降,血红蛋白数量下降!导致贫血的原因就很多了,比如慢性失血、缺铁性贫血等等 。红细胞数量增加的情况有造血异常,脱水等 。第二,看白细胞在临床中用得最多的是看你有没有感染,比如你喉咙痛,发烧了,去医院 。医生就要给你做一个血常规,看看白细胞的变化情况 。如果细菌感染,白细胞的数量会上升,而且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会明显上升,比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时候如果是病毒感染,白细胞上升的不会太明显,但是淋巴细胞的比例会明显上升,比如流感 。寄生虫感染时,嗜酸性细胞的比例会上升白细胞过分的上升了,那还有可能是韩剧三宝白血病,不过发生的概率非常低,免得有人要瞎想白细胞下降,有可能是严重的感染,造血系统疾病等还要进行进一步检查第三,血小板血小板是用来止血的,因此一些紫癜的病人,血小板会下降 。【血常规化验单解读】一般人去医院,也就关注这几个点就可以了 。rr(受邀回答嘉宾:瑞金检验李博士)去医院看病做化验,血常规做得最多的项目了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血常规是手工法检测的,一般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和白细胞分类 。随着全自动血球仪的广泛应用,血常规报告单上也有20个左右项目了 。那么要重点看哪些指标、这些指标又告诉我们什么呢?血常规报告单上的项目虽然很多,但仍然是围绕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来进行的 。(一)白细胞白细胞项目包括计数、分类(中性粒、淋巴、单核、嗜酸粒、嗜碱粒细胞等) 。对计数来说,虽然不同医院、不同设备的参考范围不完全一样,但对成人而言,都以高于10×109/L也就是1万/微升作为判断是否存在炎症或者细菌感染的指标;而以低于4×109/L也就是4千/微升作为判断是否免疫力降低的指标 。分类计数时,主要看“中性粒”和“淋巴” 。一般认为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升高,例如超过70%,倾向于“化脓性细菌感染” 。单核、嗜酸粒、嗜碱粒细胞与一些感染及过敏反应有关,但因为其本身所占比例较小,影响了其实用价值 。白细胞项目在儿科的意义更大,因为儿童的造血功能更为旺盛,对感染的反应性也更强 。对儿童来说,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结果分析要考虑其年龄,一般而言,新生儿的白细胞计数可以达到20×109/L也就是2万/微升,随后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总体上,6至8岁以内的儿童,白细胞计数的正常值可以略微放得高一些 。另一个现象是中性粒和淋巴细胞的比例倒置,这个时间大约在4-6天到4-6岁 。就是说,新生儿是中性粒多于淋巴,到了4-6天二者相等,然后淋巴超过中性粒,到4-6岁时,二者再度相等,6岁以后直到成人,便是中性粒多于淋巴了 。在看儿童的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时需要考虑到这一点 。C反应蛋白(CRP)已成为许多医院血常规的伴随项目,其临床意义是连同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来判断是否有细菌感染 。(二)红细胞红细胞项目包括计数、血红蛋白、比容(压积)、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分布宽度等 。最主要的是看计数和血红蛋白量,也就是看是否有“贫血” 。一般认为,血红蛋白低于120克/升就属于贫血,而低于70克/升就要考虑输血(红细胞)了 。带有“平均”字样的几个指标,是根据前面计数、血红蛋白、比容计算得来的 。值得关注一下的是平均体积,因为平均体积减小连同血红蛋白降低,是常见的“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征 。(三)血小板众所周知,血小板是管凝血的 。血小板指标包括计数、压积、平均体积、分布宽度等 。最主要就是看血小板计数,一般认为低于100×109/L时,患者会有凝血功能降低的风险,且随着血小板计数的降低而更为严重;如果低于50×109/L时,就要考虑进行血小板输注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