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可能没有弄明白丞相到底是什么 朱元璋的宰相


朱元璋可能没有弄明白丞相到底是什么 朱元璋的宰相

文章插图
书接前文:
朱元璋建立大明登基称帝后,有感于宋元以来皇帝们的弱势,官吏们的恣意妄为、势力膨胀,强力推行制度改革重新加强皇权 。对于表现出抗拒不合作的官员们,朱元璋则是毫不犹豫地拿起手中的刀,别说是抗拒、反对,就连不积极合作的都要全部斩杀 。
对于军队,太祖深知军队才是皇帝掌握权力的根本保障 。他拉拢军队的主要方法是将军队职务作为奖赏,封给有功人员世袭继承(后世皇帝们也采取这种方法) 。把军官及其后代的利益与皇权捆绑在一起 。
出警入跸图 局部 护卫皇帝的锦衣卫和武将
说明:锦衣卫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特务组织 。它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勋贵赡养所 。有明一代,皇帝大量地将锦衣官职作为赏赐,封赏于有功之人世袭 。明朝初期文官们还不接受这个封赏,但是宪宗之后文官们也乐于为后人获取锦衣世官(怎么说也是铁饭碗) 。后期这类封赏被太监和文官们大肆滥用,有时候一次战斗能封出几百个锦衣卫出来 。这也是锦衣卫数量膨胀的根本原因 。
军队的世袭官职有九等,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卫镇抚、正千户、副千户、百户、副百户、所镇抚 。虽然世袭官职最高只能到一个卫的指挥使(类似现在加强旅旅长),但是指挥使之上的都指挥使(类似现在军长)、总兵官,一般只有拥有世袭指挥使职务的人才有资格被任命 。
有明一代的绝大部分军官是世官,例如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等(努尔哈赤实际上也算明朝的世官) 。普通人想要从军做官,基本只有走武举这一条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毛文龙),所以数量寥寥 。
朱太祖也深知,军队权力膨胀之后的可怕,所以稳定边界后,就开始削弱军队权力 。他将明军的指挥中枢大都督府一分为五,让军队互相牵制,弱化他们的实力 。同时地方上将民政(尤其是财务这块)与军政分开,取消了军队的后勤组织能力,以此让皇帝可以通过朝廷牢牢控制军权 。
对于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愿意老实交出权力并从此安分守己的(当然确认权归太祖所有),太祖封爵赏田让你颐养天年,否则全部送上谋逆的罪名(太祖立国后大发免死铁劵,不过这种铁劵不赦谋逆之罪) 。
明代免死铁劵实物
太祖就是通过这些方法,在清洗的同时,牢牢地控制着军队 。
对于朝廷制度的改革,太祖用了翻天覆地的大手笔 。首先以通达下情的名义在朝廷里设置了一个全新的机构,通政使司 。皇帝不经过中书省(也就是丞相)也可直接处理政务,开始弱化丞相权力 。
随后太祖以胡惟庸谋逆案为借口,正式关闭了中书省,废除了丞相制度 。朝廷里原隶属于中书的各部司由皇帝直接指挥,将朝廷组织扁平化 。废除了御史台改建都察院(主要是增加了巡查御史系统以监控地方官员),加强对文官的监督职能 。并在各部设置科道官员(给事中),并赋予他们封驳权,意在时时监察官员处理政务的情况 。
太祖将地方权力一分为三,分别是承宣布政使司(民政)、按察使司(司法)、都指挥使司(军事),这三司平级、互相牵制,谁也无法单独控制地方 。为防止官员在地方经营势力,一是采取流官制,二是将行政机构只设置到县,县以下严禁官员干预 。
说明:明朝县以下的日常社会管理依靠的是乡老和里甲制度,日常纠纷和矛盾基本都是在乡里自行解决 。
同时太祖还大规模地打击天下富户,将他们集中迁居到京师(南京和凤阳),并没收他们的田产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