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鳅喂什么( 二 )


2.夏季管理
泥鳅属于喜温性鱼类,夏季是泥鳅养殖的黄金季节,因此这个季节需要做的事情也就相对较多 。
(1)控制水温最适宜泥鳅生长的水温是24~28℃ , 由于泥鳅池水位只有60多厘米,所以很容易被阳光晒透而造成水温上升 。在一些地区,一天不换水 , 水温就可能达到38~40℃,这是泥鳅死亡的极限温度 。所以,高温季节要勤换池水,以控制水温 。最好能将水温控制在最适宜的水温范围内 。即使控制不到,也要控制在35℃以内,以确保养殖的安全 。不过,在喂食的时候不要换水 。
(2)巡塘检查每天至少早、中、晚3次巡塘,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清晨发现大量泥鳅浮头,可拍掌惊扰,如果泥鳅顷刻人水属正常,如无动于衷,则须立即加注新水或进行机械增氧,并采取泼洒微生物制剂等进行生态调控 。每天投喂饲料时仔细观察泥鳅聚集、摄食状态,并观察其长势,必要时还需抽检测算饲料的转化率和饲料系数 。
水泥池、池塘、稻田养鳅巡塘检查直接站在池沿操作即可,网箱养殖泥鳅巡池可通过划小船的形式进行,小船可以是自制的轮胎船、水泥船或者是购买的小木船等均可 。轮胎船只需将2个或3个汽车轮胎绑在一起 , 上面再固定木板或兰竹,养殖员直接坐在木板上即可操作;水泥船也可自制,船壁用铁丝网支撑,铁丝网上加水泥,使其定型,可在船未干时用层板将船壁夹起定型,每口水泥船造价300~500元 。
(3)喂食总的原则是多喂、勤喂 。可以将一天的总投喂量分为4次投喂 , 第一次在早晨05:30左右(天亮前),第二次在上午09:30左右,第三次在晚上19:30左右,第四次在夜里23:00 , 投喂量分别占总投喂量的30%、20%、30%、20% 。若是采用沉性料投喂的,夜里的一顿最好也喂膨化料,因为泥鳅在黑暗的时候喜欢到水面摄食 。但泥鳅吃膨化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慢慢地驯化 。低温季节则要选择在水温高的时候投喂,投喂的次数也可以减少 。
3.秋季管理
秋季天气慢慢变凉 , 水温也在逐渐下降 。此时是早晚如春,中午干热,正是泥鳅催肥的绝好时机 。此时泥鳅的食欲大增,虽然从泥鳅总量的投食比来看,增投料不算多 , 但按泥鳅应付高温缺氧开展肠呼吸等消耗减少了,就是同样的采食量,其增重效果也会比夏季好一些 。这段时间延续较长(一般都有20多天) , 对泥鳅的丰收至关重要 。因此,要求精心饲喂,并对饵料进行适当的调整 。采用配合饲料加鲜活饵料投喂效果更佳,并随着气温逐渐下降逐步增加鲜活饵料的量 。
当水温降至16℃以下时 , 泥鳅一般很难在水面采食,此阶段可逐步过渡使用沉性饲料,将饵料投入水底 。为避免浪费饵料和残饵污染水体,可制作食盘或食盒吊人水里进行饲喂,必要时可加人黏合剂,以免泥鳅抢食而使饵料散失 。
4.冬季管理
泥鳅对水温的变化相当敏感,当水温下降到15℃以下时,其食欲减退 , 生长缓慢 。此时就应挑选那些瞟肥体壮,个头又大的无病无伤的成鳅做亲鱼 , 并在水温降至12~13℃时(泥鳅即将停食)放入越冬池越冬 。当未达到上市规格的泥鳅 , 统统作为大规格鱼种作为越冬苗种放入池里越冬 。当水的温度下降到6℃以下,泥鳅就会钻到泥中,出现休眠状态 。在自然界中,休眠中的泥鳅由于体表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及周围泥土保持湿润,即使休眠1~2个月在不下雨的情况下也不会死亡 。
(1)冬季的常规管理
在我国除南方的大部分地区,泥鳅的越冬期一般长达2~3个月 。立冬以后,气温降至11℃以下,泥鳅吃食大幅度减少,但仍需少量投喂 , 一般投料量为泥鳅体重的0.05%~0.10% 。此时也是进行商品泥鳅起运销售阶段 。如需越冬养殖,需做好以下工作:①清除植物残体,除去所有残枝败叶,由底层排放老水,注满新水,进行全面的消毒;②泼洒EM菌、光合细菌,维持水和泥的生态平衡;③由于泥鳅冬眠的概率很?。陆系颓榭鱿? ,其代谢活动仍然活跃,水体溶解氧常处于底限,应每隔1个月换一次水 。换水量约占全池的1/3 , 排放老水后注入新水;④高密度泥鳅养殖在低温季节群体可能暴发水霉病等,为防止病原体的滋生和扩散 , 每隔10天泼洒一次有益菌(光合细菌、EM菌等),按每平方米30~50毫升浓度施入;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