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们展现了整个汉朝民间的生活风情 汉朝人们的生活状况


为我们展现了整个汉朝民间的生活风情 汉朝人们的生活状况

文章插图
乐府是中国古代设置于宫廷的一个音乐舞台机构,最初是秦朝设置的,属于少府管辖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正式设置乐府,其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乐府机构的设置,延续了先秦时期采诗的传统,而出现的乐府诗,又很好地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的传统,对后世形成了很大的影响 。汉乐府的诗歌收录在了《乐府诗集》的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中 。本文就选择其中最有水平的和大家分享 。
1,《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原名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取材于东汉末年发生于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 。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被焦母和刘兄逼迫,离婚再嫁的故事 。最终,焦仲卿和刘兰芝双双殉情自杀 。该诗通过对焦母和刘兄的卑劣描述,讽刺了儒教伦理纲常对人身自由的戕害 。在汉代时期,儒学取得了独尊,儒家的忠孝思想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正是这种愚忠愚孝酿造了这一场悲剧 。该诗长达350余句,是乐府诗之冠,也是中国五言体中的名篇,于北朝时期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壁” 。不过该诗的写作年代还有争议,诗歌的题材发生于建安年间,但是诗歌的写作年代可能更晚 。


2,《陌上桑》《陌上桑》又名《艳歌罗敷行》,收录于《相和歌辞》,是汉乐府中的名篇 。《陌上桑》讲述了一位名为秦氏罗敷的采桑女,面对太守之类官员的调戏而从容不迫,并以盛夸丈夫的方法拒绝了他的无理要求 。全诗情节逼真、语言华丽、形象生动,同时又展示出了强烈的民间歌谣的风采 。《陌上桑》语言通畅、韵律自然和谐,对仗工整,证明了当时的五言体诗歌已经走向了成熟 。


3,《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
《饮马长城窟行》为汉乐府诗,最早见于《昭明文选》,题为“乐府古辞” 。长城窟,就是长城之下的泉窟,可以饮马 。“征人路出于此而伤悲矣 。言天下征役,军戎未止,妇人思夫,故作是行 。”此诗的主题已经十分明显了,就是通过家中思妇对承担徭役的丈夫的思念,来讽刺秦朝徭役之频繁 。当然,本诗未必就是讽刺秦朝,也有可能是借古讽今 。该诗没有《长城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 。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 。”这般直接,而是显得脉脉温情,从侧面反映徭役之苦,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美感和想象空间 。


4,《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长歌行》是汉乐府中难得的一首人生哲理诗,对读者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诗歌的主题是讲时节变化,时光一去不复返,劝告人们珍惜时间,发奋努力 。其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已经成为了千古流传的名句 。该诗向人们诉说人生大道理,但是却不显得声音,达到了情景结合,寓教于审美之中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