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塘如何挖

虾池前期池底最好处理方法?1在养虾前期透明度以30~40 厘米为宜,后期透明度以40~50厘米为宜 。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时,夜间要消耗大量氧气,易造成虾池缺氧,尤其硅藻生命周期较短 , 繁殖到一定浓度会发生大量死亡 , 其腐败后会消耗大量氧气 。
2如果虾池水色较清 , 或突然发生变化,要检测pH,往往PH 偏低,水中浮游生物量不稳定,可用石灰调节,然后施肥料(尿素、磷肥、复合肥) 或单胞藻肥水剂、植物生长素、“培藻素”及有益微生物制剂,水色会恢复到一定浓度 。如果池水PH 偏高,要先排出一部分池水 , 然后加人新鲜水,24 小时后便可使浮游生物成倍增加 。虾池池水出现暗绿色或墨绿色、黑褐色及酱油色、乳白色、灰蓝等为异常水色 。要换水,施水改剂、含氯或含碘消毒剂、然后再施有益微生物制剂,可以3 天左右恢复正常水色 。
3如果池水呈灰蓝色有腥味,可能是蓝藻中的鱼腥藻或拟鱼腥藻大量繁殖所引起,可用季铵盐或海因类消毒药物杀除,更换新水,再施底质改良剂、有益微生物制剂 , 水色会转好 。
4红色水是夜光虫等有害生物繁殖过盛引起,也可能是轮虫或其他浮游动物大量繁殖的结果,可施0.5~1.0 克/米3 新洁尔灭对池水进行消毒,然后适量换水 。乳白色水是由细菌大量繁殖、藻类突然死亡所引起的,其分解产物有毒,要适当换水,对水体进行消毒 。
5虾池中的“褐苔”或“绿苔”会浮上水面 , 被风吹到一角 。这些多数是由于水中浮游生物死亡沉人池底 , 经发酵再浮出水面,成褐色或绿蓝色片状物浮在水面,俗称“浮泥” 。要组织人工捞掉,否则会影响氧气的溶人及腐烂后影响水质 。
6如果水质较严重恶化时,水中有身鸡蛋的恶味 , 这是泥底有机物分解产生的硫化氢的气味,要用水泵进行吸行 。
挖鱼塘咋挖?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挖鱼塘要做哪几个方面 挖鱼塘要做到下面这些1、先选址,然后找一个合适的地点,找挖掘机来挖,一般深度在1.5米,宽度是长度的十分之一即可 。
2、清塘消毒 。为清除危害鱼体的重金属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在放养鱼苗之前必须用清水浸泡洗塘,浸泡数天后排掉,曝晒数日后再重复浸洗一次 。在放养鱼种前7-10天用生石灰彻底消毒,一般干塘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化浆全池匀洒,或带水按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15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 。
3、施足基肥 。当第3次浸泡池塘灌水时应同时施入基肥,以提高塘水肥度,促进浮游生物繁殖和生长,为鱼类提供充足天然饵料 。基肥应以猪、牛等畜禽粪肥为主,一般在鱼苗下塘前7-15天按亩500-600公斤施肥 。
4、投放鱼种 。鱼苗下塘前,要求水深1.5-2米左右,水色以灰白色为好 , 一般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水质不能过肥,否则会引起鱼苗浮头死亡 。鱼种投放应做到:草食性鱼为主,肥水性和杂食性鱼为辅,鱼种一般宜在冬季放养,鱼苗规格要求达到16.5厘米以上,水体较深的应达到20厘米以上 。
5、施肥投饵 。追施以人粪尿、化肥等为主,应坚持少施,勤施,一般每亩追粪肥150-250公斤 。对养殖非滤水性鱼类的池塘 , 还需要按“四定”原则投喂配合饲料、青饲料等,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减,水色呈茶褐色为宜 。
6、防治鱼病 。经常对鱼体、饵料台、工具等进行消毒,一旦发现鱼?。?应及时对症采取措施治疗,平时在饲料中加喂一些大蒜、维生素、有益微生物等,均可预防常见鱼病 。新挖池塘养鱼普遍水浑,影响鱼的呼吸和浮游生物的繁殖 。应每10-15天按每亩池塘每次20-30公斤泼洒一次生石灰,这样既可沉泥清水,又可预防鱼病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