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了一窝蜂要搬回蜂场一起管理 如何养小挂蜂

如何养小挂蜂,诱了一窝蜂要搬回蜂场一起管理?顾名思义 , 回蜂是指在蜜蜂正常的采集范围内,将蜂群转移后,全部或部分蜜蜂又重新返回原址的正常生物现象 。
一.完全没有回蜂的几种蜜蜂转移方法
【诱了一窝蜂要搬回蜂场一起管理 如何养小挂蜂】方法一:渐变法转移
在采集季节,巧妙利用蜜蜂归巢时的定位偏差,将蜜蜂巢箱每天位移一定的距离,以达到近距离迁移蜂群的目的 。蜂群前后位移,每天最多只能位移1m 。蜂群左右位移 , 每天最多只能位移0.5m 。需要注意的是 , 渐变转移对周边环境要求较高,巢箱前地势必须平坦,无明显的障碍物、分隔物及其它标志物,转移距离在20m以内,若超过20m的转移距离,应采用其它转移方法 。
方法二:远距离转移
蜜蜂正常的采集范围一般在1km以内 , 如千米内蜜粉源匮乏,部分青壮年蜜蜂最远可以飞翔2km左右进行采集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采集蜂,对采集范围内的地理环境非常熟悉,如果不是分蜂和集体飞逃等意念绝决的迁徙,采集蜂都会驾轻就熟的返回自己的巢穴,而且这种家穴情怀 , 基本会伴随蜜蜂的终生 。
根据蜜蜂记忆特性 , 在蜂群近距离迁移或转场时,只要将蜂群迁移至与原址垂直距离2km以外的饲养地并饲养25天左右,再搬回原址或同等距离以外的其它新址,蜂群对原址的印象才会完全消失 。所以,远距离且持续一定时间,是目前彻底杜绝回蜂的有效方法 。
方法三:蛰伏期转移
在冬季,中蜂在气候温度8℃以下,意蜂在气候温度10℃以下时 , 就会进入蛰伏期 。只有在她们各自适应的生物温度以上 , 且晴暖无风的中午,才会出巢作短时间、近距离的排粪飞翔,飞翔距离一般在30m左右 。如果蜜蜂蛰伏期至少还有1个月左右的持续时间,就可利用蜜蜂蛰伏期间对较远环境记忆的迷失,作50m以上距离的自由迁移 。
方法四:直接转移法
如果是当时或当天诱捕、收捕的蜂群,待蜜蜂稍事稳定之后,可于当时或当天 , 立即搬运至任一新址安置 。为稳定蜜蜂情绪,让蜂群安居乐业,可从其它强群中导入少量幼虫脾或蜜脾 , 并于晚间适度奖饲 。由于当天的诱捕群或收捕群去意绝决,且对临时巢穴位置没有认知或辨识不足,直接转移安置新址后 , 基本不存在回蜂问题 。
小结:除直接转移法外,其它三种转移方法,受季节、环境、人力及距离等制约较大 。其中渐变位移法费时费力 , 对蜜蜂正常生活影响较大 。蛰伏位移法对蜜蜂影响较小 , 但受季节制约 。远距离位移法成本较高,但安全可靠,对蜜蜂影响较小 。上述四种转移方法,既适合于活框诱捕的蜂群 , 也适合于无框诱捕的蜂群 。
二.会有回蜂出现的常见强制迁移方法及补救措施
若诱捕箱为活框诱捕箱,可先将蜂王带几只伴蜂,用王笼囚禁并悬挂在诱捕箱子脾附近或中心部位,搬离诱捕箱 , 在原址放含有2~3个空巢脾的巢箱,或者挂上收蜂笼,将诱捕箱带回并安置到新址后,将所有含蜂巢脾对准巢箱逐一抖蜂 。这时部分蜜蜂被抖落箱底或爬上巢脾,关闭巢门盖上箱盖,以防子脾失去蜜蜂保护而挨饿受冻 。晚上重新打开巢门后将不再关闭 。由于部分蜜蜂飞回原址新放置的巢箱中,或者逐渐集结在收蜂笼中 。待傍晚时分,再将飞返的蜜蜂带回并直接抖入箱体内,同时注意奖饲 。
因1周左右每天都有程度不同的回蜂产生,在原址需3天左右的时间 , 按上述方法连续组织收捕 。3天后,应将蜂王及时放出 , 给蜂王剪翅或者巢门加装隔王片,待蜂王正常产卵 , 或者大量蜜蜂携带花粉进入时,再拆除隔王片 。当回蜂逐渐减少到只有百只左右时 , 可不再组织收捕,而是在原地用涂抹煤油、柴油、汽油,或者石碳酸、风油精等驱避剂的方法给予驱赶 。由于这些回蜂经过3天的反复返回,已对新址有了初始记忆,驱避后,基本都能寻找到新址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