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_从1812序曲谈起

【战争与和平_从1812序曲谈起】

战争与和平_从1812序曲谈起

文章插图
《战争与和平》是俄罗斯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就算是在今天,这部史诗依然绚丽;《1812序曲》是老柴(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名曲,也是世界乐坛上数得着的瑰宝之一 。两者着力描绘的主题,都是围绕1812年俄法大战(拿破仑征俄战役)而展开的 。
俄法大战
19世纪初年,随着老牌的西班牙与奥匈帝国的衰落,欧洲呈现出英法争霸的局面 。对世界的争夺还蔓延到北美,加拿大与美国之间也展开了厮杀 。其实其背后也是英法作祟 。
在中欧和东欧,普鲁士还没形成气候,俄罗斯却逐渐羽翼丰满起来 。在那时的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弥漫着崇尚法国上流社会生活的气氛 。不会说流利、优雅的法语,对于一众俄罗斯贵族而言,是很丢脸的 。法国是俄罗斯的老师,如假包换 。
1805年12月2日,俄奥联军对阵法军的奥斯特里茨战役爆发 。沙皇亚历山大信心满满,亲自抵达前线督战 。结果是俄军大败,很快丢失了向西发展其势力范围的波兰等地 。
奥斯特里茨战役,俄军大败
搞定了欧洲大陆上的一众小弟之后,拿破仑的目光自然盯上了广袤的俄罗斯,特别是那个帝国的“亚洲首都莫斯科” 。东进,东进,剑指莫斯科!
1812年,强大的法军长驱直入,一再突破仓促构建的俄军防线 。其实,俄军没有真正组织起有效的防御,撤退,大踏步地“转进”,令俄军损失巨大 。换句话说,战争一开始,“战神”拿破仑就势如破竹,并且,几乎兵不血刃 。
拿破仑在战斗间隙
不能再退啦,要打一仗!在哪里打呢?在沙皇施加的压力之下,在俄军中的新锐军官们(年轻贵族)的强烈请求之下,俄军仓皇之中在莫斯科的门户斯摩棱斯克阻击法军 。
斯摩棱斯克阻击战所取得的战果很不理想,既消耗了俄军的大量有生力量,还没有达到有效迟滞法军的战略意图 。
斯摩棱斯克战役
1812年8月,只剩下一只眼的老辣的库图佐夫临危受命成为俄军总司令 。库图佐夫整合大幅度后退的俄军,与步步进逼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于博罗金诺(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展开一场规模盛大的会战 。在会战中,双方死伤惨重 。为了争夺一座炮台或者制高点,往往需要付出几千名士兵的生命 。
俄军虽然于博罗金诺战役奋力一搏,但仍无法遏制拿破仑的攻势,莫斯科也很快陷于拿破仑之手 。此时,那位伟大的统帅库图佐夫成为了万夫所指的懦夫,因为他主动放弃了莫斯科 。
博罗金诺战役
占领莫斯科之后,步入克里姆林宫,拿破仑达到了他预想的战略目标 。可是,俄军一味避战,只派出游击队骚扰,还不投降,这大大出乎拿破仑的预料 。已呈强弩之末的法军,被“困在”了空城莫斯科动弹不得 。
在莫斯科,法军纪律涣散,大量抢夺与烧毁俄国财物,激起俄国上下对拿破仑及其军队同仇敌忾的心理 。并且,博罗金诺一役让拿破仑军队元气大伤,士气遭受重挫 。因为这是拿破仑的军队第一次遭受如此顽强的抵抗,这也是日后拿破仑带军主动逃离莫斯科的主因之一 。
莫斯科红场
1812年的冬天来啦 。俄罗斯的严寒是压倒拿破仑的最后一根稻草 。向西撤退,目的地是欧洲腹地的法兰西 。有序的撤退逐渐演变成了溃败 。拿破仑的60万大军,最后只有不到2万人生还 。波澜壮阔的1812年,以俄军惨胜结束 。
《1812序曲》(降E大调序曲“1812”,作品第49号)是柴科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于1880年创作的一部管弦乐作品,为了纪念1812年库图佐夫带领俄国人民击退拿破仑大军的入侵,赢得俄法战争的胜利 。该序曲于1882年8月20日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首演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