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水温三十度以上该如何管理 伊乐草怎么清除

伊乐草怎么清除,鱼塘水温三十度以上该如何管理?一、加深水位,调节水质
高温季节,养殖池塘水质变化剧烈,一是当水温达到32~33℃时,蓝藻、绿藻、黄藻等就会发生死亡,出现“倒藻”,水色浑暗,溶氧降低现象;二是低压闷热,水面张力加大,水体通透性差,缓冲和交换能力减弱 , 底层溶氧消耗大,易出现缺氧现象;三是水体产生温跃分层,下层水变成“死水”、中上层水变成“半死水” , 亚硝酸盐、氨氮等有害物易聚集;四是养殖水产品免疫力降低,发病率增高 。受此影响, 养殖对象喜欢在水体的中层活动,如水体环境较长时间得不到改善,鱼类会出现“暗浮头”甚至“浮头”,虾蟹出现软壳、空肠空胃、肝脏萎缩等症状,常见虾跳塘上草、蟹上岸、鱼跃水现象,吃饲时间明显延长或吃饲不旺 。
针对以上情况,加强水质监测 , 密切关注水质变化情况,保持最佳养殖水位 。每5-7天测定1次池塘水质,保持池水透明度30-35厘米,pH值7.0-8.5,氨氮不超过0.5毫克/升,亚硝酸盐不超过0.1毫克/升,溶解氧白天不低于5毫克/升、夜间不低于3毫克/升 。水源充足的池塘每隔3-5天加水一次 , 加水时间以早晨或傍晚为宜,每次加10-20厘米 。根据不同养殖品种保持最佳水位,河蟹养殖池水位有草处控制在80厘米以内,无草处水位控制在1.5米左右;大宗鱼的池塘水位保持2.0米以上;鳜鱼、加州鲈鱼的池塘水位保持1.5-1.8米,青虾池塘水位保持0.7-0.8米,泥鳅池塘水位保持0.8-1.0米 。高温季节,水温超过30度易造成藻类大量死亡,导致水质变坏 , 加大耗氧,氮氮和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产生或者超标、溶氧缺乏、PH值不稳定等 。周期性使用光合细菌、乳酸菌、EM菌、芽孢杆菌等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 , 控制水环境中氨、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调控池塘微生物生态结构,增强水产动物免疫功能;淤泥较深的池塘适量使用底质改良剂 。
二、养护水草,控制疏密
针对河蟹养殖池,要严格控制水草总量和疏密,发挥水草最佳作用 。水草过多,净化作用大,但易腐烂恶化水质的矛盾 。塘口水草覆盖超60%,及时用拖刀间隔疏除部分水草,捞出池塘,开通“井”通道,使水草疏密合理,生长有力,为河蟹的自由活动留有一定空间 。超过水面的水草,割除上部没入水面30厘米,有利池水流动和方便投饲,防止遇到大的风浪,增加浮力 , 脱根死亡 。对于早期水草破坏严重的蟹池,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需适当移载水葫芦、水花生、雍菜等 。随着水温的升高,蟹池内伊乐藻出现“疯长”现象,容易造成蟹池缺氧和大面积败草破坏水质,需人工清除部分伊乐藻 。为保护水草,精养塘中饲料应尽量撒开 。定期使用芽孢杆菌 , 防止水草上积聚过多的污物 。
三、合理投饲,科学管理
7月中下旬以来连续高温曝晒,白天池水温度普遍超过30℃,鱼、虾、蟹食欲下降 , 投喂量应降至计算量70%以下,可适当添加VC、免疫多糖和乳酸菌粉等保健品,保障肝脏和肠道健康 , 促进消化吸收,提高水生动物的免疫力 。晴天中午鱼塘开启增氧机2-3小时,夜晚10:00开机至早晨,闷热、阴雨天全天开机 。虾、蟹池塘控制水草覆盖面积不超过60%,超过时应间隔除去部分水草,露出水面的伊乐藻,应割除草头,控制其在水面下30厘米处生长 。适当排换池水,夜间开启微孔增氧机 。
加强巡塘检查,仔细观察水产养殖动物活动和水质变化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
四、预防疾?。?合理用药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