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底发黑怎么办 怎么调虾塘水质

怎么调虾塘水质,大栅养虾怎么控制水质水温?水温不仅影响对虾的生长速度,也影响到其他环境条件的变 化 , 成为整个养成阶段中一个重要的限制性因素/适宜的水温是 对虾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条件 。夏季水温超过35℃是不适宜的,高达37℃时对虾便不能正常活动,39℃即会死亡 。
因此 , 高温期间养虾比较容易出现问题,技 术难度较大,这是因为:一是残饵和其他有机物的分解加速,水质 受到影响 , 细菌和原生动物大量繁生,引起疾病蔓延;二是水温过 高、水质不良,对虾摄食量下降,致使对虾生长受到影响,此外,随 着水温升高,生物呼吸作用和有机物氧化过程相应增高,耗氧速率 也就增大 , 溶解氧不足 , 能导致对虾浮头或引起死亡 。
测定水温应使用专门用于测定水温的表面水温表 。也可以根 据表面温度表的原理,利用硬质聚乙烯管或竹管仿制 。测温时,将水温表沉于池水水深1/2处,停留3-5分钟,提出水面迅速 读数 。
测温时间应在每日最低水温和最高水温时各测一次,即早 晨5-6时及下午2-3时 。求其平均数,即得当天水温数
对虾塘底黑怎么办?南美白对虾养殖 , 目前都是采取高密度生产模式 。大量的饵料投入、对虾快速生长所产生的粪污等,都非常容易在池塘底部累积大量有机质 , 导致淤泥不断增厚、发黑 。作为泥底的池塘,如果底部淤泥发黑厚度超过5厘米,容易产生很多不利于白对虾生长的物质和环境 。
一、塘底发黑是怎么回事?
1、清淤、晒塘不足:经常由于快速周转、天气原因、管理疏忽等原因 , 出虾后的池塘没有彻底处理 , 池塘底部还有大量淤泥 。
底部发黑,在全铺底的高位池养殖、工厂化养殖等养殖模式中不易出现,而主要是底部为泥底的池塘发生 。
有些池塘,养殖者急于第二次放苗,池塘休养时间不够、塘底的氧化还原电位恢复不好 。塘底表层虽然变成黄色,但1~2厘米以下,仍然是黑色 。这样的现象,就是底部清淤不彻底、休养时间不足的表现,很容易遗留大量有害杂菌、寄生虫、有害化学物质等 。
2、由于养殖密度大,投放的饲料量大 , 残饵与粪污在底部的累积量大 。
对于高密度养殖来说,饲料的合理投放是饲养管理环节的技术关键 。如果不能合理投放饲料,不但会造成饲料大量浪费,而且导致塘底残留过多,大量有机质累积 。
另外,养殖中后期,白对虾进入快速生长阶段 , 白对虾采食量增加,其粪便等排泄物也会增多,大量的粪便和残饵都需要微生物分解、消纳 , 这个过程需要大量消耗池塘底部和水中的溶氧,很容易造成整个养殖水体的溶氧不足,严重影响养殖动物的生存和生长 。
如果这时养殖水体的增氧设备不足,导致池塘底部长期溶氧不足,就会因厌氧发酵,在池塘底部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甲烷等物质,池塘底部就会发黑、发臭 。
而养殖水体中溶氧不足时 , 必然会造成塘底厌氧细菌的大量繁殖,诱发塘底致病菌(如弧菌等)的爆发 , 这是引起细菌病的主要原因 。
3、经常使用聚合物类产品调水、改底 , 大量有机物聚合、吸附、沉淀于塘底 。由于使用絮凝剂等化学物质,大量物质沉淀底部,很容易形成所谓“聚毒层”,在池塘底部缓慢酸化、变黑臭 。初期,水体表明看似“清洁”,实则“底部恶化”,一旦爆发,对养殖动物危害非常大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