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应对鱼上浮的不同情况 水花病怎么治

水花病怎么治,应该怎样分别应对鱼儿上浮的不同情况?鱼上浮的情况并不少见 , 实际垂钓过程中经常能遇到,但造成的原因多种多样 。回到钓友的问题“鱼儿上?。?应该怎么恰当、合理的应对”为更全面、更准确回答这个问题,笔者结合野钓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展开描述,具体如下 。
1、水体溶氧量不足,导致的鱼上浮
2、低温环境下 , 水温上升导致的鱼上浮
3、鱼层混乱(食物诱集),导致的鱼上浮
4、水质或鱼自身原因,导致的上浮
水体溶氧量不足,导致的鱼上浮鱼活跃在水中,对溶氧量异常敏感,水体溶氧量增加或减少,直接影响鱼的活性,包括摄食积极性 。相比其他季节,夏季气温、水温高 , 气压低,水体溶氧量是四季中最低的季节,特别是在连续阴天的情况下,水中的溶氧量大幅度降低,对鱼而言 , 常有不足的情况 , 因此在鱼趋氧性的驱使下,多有上浮的情况,甚至有时因缺氧严重直接导致鱼浮头的发生 。如果再遇到微风细雨的情况,如果仔细观察水面,常有大鱼在水表翻腾泛起的水花、涟漪 。
应对方法:鱼上?。?此时需及时改变垂钓方法,鲫鱼、鲤鱼通常是底层鱼,逐氧的原因而上浮,但到底是聚集在水层的哪个位置,与水温、溶氧量都有关系,需要通过调整垂钓水层的具体位置,直至有鱼口出现为止 。值得注意的是,饵料建议做的蓬松、雾化,提高饵料的适口性,更利于鱼的摄食 。另外特别是阴天再下雨的情况下,水温下降、溶氧变得丰富,这时小杂鱼也变得活跃,饵料中尽量减少腥味饵的使用,适当添加一些香味、奶香、麦香饵或者薯香、谷物香类饵料,这样有效避免小鱼闹钩,吸引大鲫鱼、鲤鱼的吞食 。
低温环境下,水温上升导致的鱼上浮鱼有趋温的特性,但并非就是趋向水温高的水层,而是向最接近适宜水温的水层游动 。比如鲫鱼,最适宜水温是15-25℃,当活跃的水体温度长时间处于低温时,遇到水温上升时,鱼多有上浮的可能,这点在早春最明显 。早春相比冬季,气温、水温开始回升,特别是中午时分 , 水温比清晨、傍晚有较大的温差 。这个时间段垂钓时,常遇到鱼口突然减弱,主要原因便是,水温上升导致鱼上浮,这时需要及时改变垂钓水层,会有更好的鱼情 。
应对方法:鱼在趋温的驱使下上浮,鱼上更适宜的中上水层游动、聚集,这时钓浮鱼情更佳 。需要注意扬竿频率,饵料入水后不断散落、雾化,能够起到边钓边诱的作用,更利于将鱼吸引、聚集在设定水层 。如果是打窝诱鱼,选用一些像豆饼粉、玉米面、麦麸等轻质诱饵,入水后快速散落,而不至于沉没水底,再将鱼群吸引至水底 。
鱼层混乱(食物诱集),导致的鱼上浮每个鱼种都有各自善于活跃的水层,比较鲫鱼、鲤鱼多活跃在水底,而鲢鳙喜欢游弋在中上水层,但并非固定不变的,鱼层错乱在黑坑抢鱼或者粉末状窝料投掷过多时有发生 。黑坑抢鱼时散炮类诱饵入水后,快速窝料,气味分子在各个水层传播、快速,弥漫在整个水体,鱼群在食物的吸引下,在水中各水层穿行、觅食 。所以每个水层都有鱼群的活跃,包括中上水层 。
应对方法:鱼层混乱,一般通过改变垂钓方法,比如经典的飞铅、行程钓法 。两种 垂钓方法本质上是一致的,均是延长钩饵下落、就位的时间,在穿越各个水层时,留有充足的时间等待鱼的发现、摄食 。其中飞铅钓法不改变原有的线组,操作简单,只是改变铅坠与8字环间的距离,保持10或15公分均可,极端情况下,铅坠紧贴浮漂的下脚,这样操作无疑延长子线的长度 , 扩大了摆动幅度,钩饵缓慢下落的过程中,动感十足,类似于活跃在水中的小虫,很容易吸引鱼群的注意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