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聂:再议发力顺序和落地方式,一个视频告诉你真相


小聂:再议发力顺序和落地方式,一个视频告诉你真相

文章插图
在很多基础动作练习的过程中,发力顺序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但这却是很多初跑者或是初学者很难掌握到的练习技巧 。在我的进阶和教学经历中,我们的很多学员,包括一些自学的跑友,都因发力顺序的问题迟迟得不到应有的练习效果,这个结果会极大的打击了他们练习的信心 。
在上周末我们部分学员过来现场上课的时候,我又一次强调了这一点 。练习顺序首先要集中精力到脚踝部位向后发力,动作意识固化以后再考虑腰腹部意识的融合练习 。这就是我通常让每一个新学员专注练习后踢腿一段时间的主要原因 。几乎所有发力顺序没做对的学员或跑友,他们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脚踝发力之前大腿已经做功发力了,这样就会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动作运用效果 。给大家看看一个视频:
视频加载中...视频要点:
第一,在练习提拉练习的时候,一定要在发力顺序正确以后再去考虑动作细节 。第一步后踢腿练习必不可少,形成主动向后发力的意识以后再调整提拉细节,譬如垂直提拉或是动作幅度地调整这些 。
第二,每一次的提拉练习,尤其是原地练习的时候,身体重心会自然落在支撑腿的前脚掌部位,其他的问题不需要考虑 。我们要记住,只要你保持身体自然放松的状态,支撑腿的落地受力点会始终处在前脚掌部位 。而落地点的变化,是随着身体重心移动失衡的方向产生变化的 。譬如你的身体重心往后失衡,类似于后仰的感觉,受力点肯定就会是后脚跟部位,身体重心往前失衡,受力点自然就会转换到前脚掌部位 。建议大家多一点体会这个感觉,对我们跑动中对于落地点的理解非常有效 。
关于落地方式,目前的业余跑圈认知氛围,都喜欢讨论前脚掌落地,前脚掌落地或是后脚跟着地等等各种落地方式 。很多自以为是的,又好为人师的人都强调自己喜欢或认定的落地方式,但他们忽视了一个重点,那就是身体重心的移动能力,他们并不知道人体的落地方式,是取决于身体重心的移动能力 。当你的身体重心移动能力不足的时候去思考落地方式,是一种徒劳无功的行为 。比较常见的案例就是大部分以主动跨步动作意识跑步,而身体重心严重滞后,然后特意追求所谓的前脚掌着地,最后就导致了脚背和跟腱的各种疼痛 。
在上面的视频里,我给学员演示了在跑动中原地站立的时候,前脚掌受力的感觉 。事实上,这样的表达,重复了起码过百次 。包括昨天在会员群有学员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又一次对这种现象感觉无奈 。我的个人理解,这是跑圈文化非常落后的表现,总有一些人喜欢纠结理论表达,以统计结果来推断技术运用,最可怕的是他们脱离了实际跑动运用的真实感觉,然后以错误的观点广泛流传,导致了大部分的初跑者深受其害 。


再一次提醒大家:无论何时何地,包括原地练习的时候,都不需要去思考落地方式 。当你的身体重心失衡产生移动的时候,落地方式基本已经注定了,不是你个人主观意识可以改变的 。如果你硬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变,身体会给你必然的教训 。换句话说,违反了身体重心移动能力的自然发挥去追求不属于你能力之内的落地方式,只要强度和积累够了,受伤是必然的事 。
因此,我反复告诉我们的学员,不要去思考落地方式,这是自然而然产生的结果 。专心练好提拉意识和腰腹部下压技术运用就可以得到最佳的落地方式 。而对于那些依然沉迷于主动跨步意识跑步的人来说,身体重心移动能力缺失,跑动中身体重心滞后,无论他们特意用什么方式去落地,都是于事无补的 。记住,训练强度和跑量积累是受伤的诱因,而动作不对导致身体受力角度差异才是主要原因,时间为鉴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