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 人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和别人看到哪个丑( 三 )

。如果一个人本来就厌恶一样事物或者人,随着这些东西曝光次数的增多,人也不会因此而喜爱上这些东西的 。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执拗的跟踪狂,每天尾随在一个女性背后,那名女性不仅不会因此而爱上你,甚至会越来越厌恶惧怕你,最后到了叫警察来处理你的程度 。
可能例子有一些极端,换个例子讲,如果一个人害怕蜘蛛这类昆虫,那哪怕见得再多次,这个人还是会对蜘蛛这类昆虫感到害怕 。
刺激的强度高了也不行,刺激过多,曝光过度也会导致曝光效应失效 。平时恩恩爱爱的男女朋友,一旦结婚后,整天腻在一起,久而久之也会让感情变淡 。曝光过度的最终结局就是喜新厌旧 。
在镜子中,你看到的自己是活动的,而照片则是平面的,静止的,你会更喜欢镜子中活动的自己 。这是由心理学上的冻脸效应导致的 。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罗伯特·博斯特和他的团队发现,人类更喜欢动态的图像大于静态的图像 。
罗伯特·博斯特和他的团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在大学中随机抽样了一百人做样本,让他们观看一段动态的人物运动视频,在观看结束后随意截下视频中的静态图片,让观测者给视频中的人物和静态图片中的人物的样貌打分,结果发现,动态视频中的人物得分是要高过静态图片中的人物得分的 。
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经常听到,“你比照片上好看多了”这种说辞?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就是冻脸效应 。至于人为何产生冻脸效应这样的心理,科研人员并不能确定原因 。
不过,科研人员推测,这是由于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已经习惯了看动态的事物,比起静态的图片,大脑更容易识别处于动态的面容 。静态人像毕竟也只随着相机的出现而出现不过百年之久,人类一时半会儿还没有习惯静态人像 。
结语?事实证明,你在镜子中看到的自己,就是真实的自己,千万别被照片中“千奇百怪”的自己给骗了,相机并不能完全地反应真实世界 。
要是担心自己的形象因为心理作用而过度美化该怎么办?这也简单,首先要做的是减少照镜子的次数,让你对自己产生陌生效应,这样当你时过几个月再次照镜子时,你才不会因曝光效应而过度美化自己 。
其次,照镜子的距离也要讲究 。最好站在镜子前25cm,因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你实际上看到的虚像距离你50cm,而这个距离恰巧是社会学家研究出的人平时和人社交时保持的平均距离 。这样一来,你也能相对较客观地看到平时别人眼中的你到底是怎么样的 。
最后,如果你缺乏自信,那就多照照镜子,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即使多少美化自己又有什么问题呢?至少你能在镜子中找到一点自信心,会更有助于你的社交和日常生活 。





【人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 人在镜子里看到的自己和别人看到哪个丑】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