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有一个奇特的村子 辽宁有什么村( 二 )

的报告中,就能看到腰站村的文化现状 。
这里的日常中,大家还是能感受到这个民族的文化、性格和习俗,在语言的表达中,他们还留着浓郁的满族文化遗存,这对于文化保护的角度来说,也是极好的 。
不过,对于很多满族的后代而言,满语已经是一件非常遥远的事情了 。
遥想当年,阿塔带着自己的孩子们离京赴任的时候,还是满嘴流利的满语,对于汉语中的内容不太了解 。
在清朝末年的时候,一些腰站村当地的老人们还专门学习过满语 。
如今满族人已经渐渐离开了自己的满语,习惯性地去说汉语,不过满语对他们来说是情感的纽带,在平日里,仍然能够听到一些满语的词汇 。
在2005年调查组前往调查的时候,还有70岁的老人能说一些满语的单词和短语,这些词在腰站村当中也很常见,这些词都是地地道道的满语 。
另外,腰站村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便是过去的很多满族文化遗存得到了保留 。
特别是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等大小事情当中,满族传统习俗的影子总能体现出来 。
在祭祀习俗中的祖宗板、达子香、神位、索罗杆、挂签、佛托妈妈、换索、跳喜神;礼仪习俗中的磕头、打千儿、摸鬓角、抱见礼;
婚姻习俗中的放定、插车、射箭 、吃子孙饽饽;
丧葬习俗中的旗材、挂红幡、烧褡裢;
生育习俗中的落草、挂弓箭、洗三儿、送摇车;
饮食习俗中的忌食狗肉、酸汤子、波罗叶子饽饽、白水煮肉、白肉血肠等等,这些我还带有较为传统的满族文化色彩 。
若是到腰站村中呆一段时间,也能感受到满族人们特有的民族心理 。
首先,便是开阔的胸襟和兼容并蓄的性格特点,这其实也不难理解 。
满族能在短短四百多年的时间,从一个关外的狩猎民族崛起,并且一路高歌猛进,建立起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统一的王朝,这并不是偶然的情况 。
从努尔哈赤开始,满族人就开始吸收先进的文化,然后再和满族文化去融合起来 。
当年的调查组还写下了一个问卷,里面有几个问题,也揭示了村民们的心理特征,当调查组问道:你对自己是满族人而感到自豪吗?
所有村民都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一位村民补充道:
“作为满族的一员,确实值得自豪,满族曾经建立过大清王朝,别的民族也对中华民族作出过巨大贡献,所以,每一个民族都有值得自己的民族自豪的历史 。”
其二,从他们的身上,也能感觉到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同时也尊重历史 。
腰站村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如今面对着和过去千丝万缕的关系,腰站村的子孙门们也显得格外平衡 。
他们也说过,祖先是祖先,自己是自己,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也就没有给祖先丢脸了 。
朴素的话语,也能体现出皇族后裔们不卑不亢的心理特征 。
其三,腰站村的村民们大多非常敦厚,并且习惯于谦让 。
调查组的人在走访的过程中,总能看到一副繁忙却井井有条的现状,一位已经去世的老人曾这么说:
“我们是八旗子弟,却不是玩鸟斗鸡的那种,我们的祖上让我们回来守陵,就是让我们从田地里谋生,享清福的事情也从来没想过 。”
在谈及到一些政治层面的问题时,腰站村村民们就非常谨慎了,没有谈论其他的那么豪爽 。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辛亥革命来满族皇室的情况大家都是知道的,一百多年来,也让他们形成了“粗中有细”的说话方式 。
腰站村的人通常也与世无争,他们对于旱涝保收的自然条件已经非常满意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