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卵如何孵化

泥鳅卵如何孵化,泥鳅不得阳光可以养殖吗?没有阳光的地方可以养泥鳅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 。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当水温升高至30℃时 , 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 。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塑料大棚养殖 建池条件 。依各自庭院而定,水泥池面积以100-150平方米为宜 。养鳅池建成地上式,地下式、半地下式皆可 , 并有进排水口,池深1.2-1.5 米,距池底30厘米处设排水口,并安装防逃设施,池水深0.8-1米 。放鳅前,事先放入20厘米厚的肥泥 , 在放养前10-15天对鳅池进行清整消毒 。7天后,加水20-30厘米,每平方米放入畜禽粪肥0.3-0.5千克,然后加水至40-50厘米 。数天后当水色为黄绿色,透明度15-25厘米时放养 。温室安装 。按蔬菜大棚搭设方法搭建,有单层或双层结构,材料可选用竹竿,有条件者可用钢筋结构,另外需备适当稻草席或帘,冬季覆盖在塑料大棚保温 。放养泥鳅 。泥鳅放养前通常采用3%-5%的食盐水浸浴3-5分钟,防止水霉?。灞砑纳?。密度为每立方米水体放养25千克左右,随放养量增加,鱼体增重,池水可加深至0.8-1米(有条件者可保持池内有微流水,效果更佳) 。泥鳅入池时,还要防止温差过大,以免造成泥鳅感冒而引起死亡 。饲养管理 。泥鳅为杂食性,天然饵料有小型甲壳类、水生昆虫、螺蛳、蚯蚓、动物内脏、藻类、米糠、豆渣等 。投喂时注意动、植物饵料合理搭配,投饲应做到四定 。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可不投 。在饲养中,应注意施肥,每隔4-5天向鳅池泼洒粪肥1次,每平方米50-100克,保持水体透明度15- 25厘米,并及时换水,鳅池每周换水2次 , 每次换水30厘米(若池内有微流水条件者,无须常换水,但要防止水质恶化) 。晒水池要经常蓄满自来水,以便水源充足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 , 属鳅科 。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在中国南方各地均有分布北方不常见但也分布各地 。全年都可采收,夏季最多 , 泥鳅捕捉后,可鲜用或烘干用 。泥鳅生活在湖池,且形体小,只有三、四寸长 。它体形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腻无法握住 。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它和其它的鱼不相同,无论外表,体形,生活习性都不同,是一种特殊的鳅类 。体细长 , 前段略呈圆筒形 。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 。眼小 , 无眼下刺 。须5对 。鳞极其细?。?圆形 , 埋于皮下 。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 。其他各鳍灰白色 。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可食用、入药 。生活习性 小型底层鱼类 。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适应性较强,可在含腐殖质很丰富的环境内生活 。当水缺氧时,可进行肠呼吸,而在水体干涸后,又可钻入泥中潜伏 。发各类小型动物为食 。为批产卵,繁殖期主要5—6月 。受精卵粘附在水草上孵化 。最大个体可长达300毫米,肉质优良,为出口水产品之一 。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 , 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 , 引起严重缺氧时 , 泥鳅也能跃出水面 , 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 , 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肛门排出 。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 。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 。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 。由于泥鳅忍耐低溶氧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鱼类,故离水后存活时间较长 。在干燥的桶里,全长4-5厘米的泥鳅幼鱼能存活1小时,而全长12厘米的成鱼可存活6小时,并且将它们放回水中仍能活动正常 。泥鳅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 。泥鳅2冬龄即发育成熟,每年4月开始繁殖(水温18℃),产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 。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 , 并不结成群体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