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的临床意义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的临床意义

文章插图
一、非特异性酯酶染色的实验
一、 实验试剂:
1. 作用液:l/20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40mg加10g/Lα-乙酸萘酚(以50%*做溶剂)0.8ml,充分振荡,直至最初产生的混浊物大部分消失为止,加重氮盐,(坚牢蓝B或其他种均可)40mg振荡,过滤后使用.
2. 1g/L甲基绿水港派
二、 实验操作: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的临床意义】l. 固定新鲜涂片置10%甲醛生理盐水固定5min
2. 流水冲洗5min
3. 加入37℃作用液中1小时
4. 水洗
5. lg/L甲基绿水溶液复染5min
6. 水洗,干后镜检.
NaF抑制试验:方法同上,在40ml作用液中加入氟化钠(NaF)6mg(每毫升作用液加NaF-l.5mg),若阳性明显减弱或呈阴性,示被NaF抑制最好能计算NaF抑制率,其公式为:
(加NaF后NSE积分值/未加NaF时的NSE积分值)×100%凡抑制率>50%者,提示确受NaF所抑.四.实验判定结果:细胞质内有灰黑色或棕黑色弥漫性或颗粒状沉淀为阳性,胞质内无沉淀者为阴性 。
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是什么
AS-D-CE:主要存在在于粒细胞内,实为粒细胞系统的特异性酯酶(亦称SPE)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均呈阳性反应,但其阳性程度不一,其中M1阳性较弱,M2较强,M3最强(阳性细胞可达99%),据报导AS-D-CE持续呈阳性反应者,提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病性恶化 。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粒细胞系统皆为阳性反应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绝大多数幼稚细胞呈阴性,少数细胞可呈微弱阳性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分化程度较好的原始粒细胞,及其以下阶段的粒细胞皆为阳性反应,但原始及幼稚单核细胞绝大多数呈阴性反应 。红白血病原始及幼稚粒细胞呈阳性反应 。原始及幼稚红细胞全部为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均为阴性反应,AS-D-CE对鉴别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检查nonspecificesterase,NSEα-醋酸萘酚酯酶(α-NSE)染色检查、单核细胞型酯酶染色检查能将基质液中的α-醋酸萘酚水解,产生α-萘酚,再与重氮染料偶联,形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定位于胞质内 。胞质中出现有色沉淀者为阳性反应 。因所用的重氮盐不同,阳性反应的沉淀可分灰黑色或棕黑色 。此酶主要存在于单核系细胞中,故有人称之为单核细胞型酯酶 。原单核细胞为阴性反应或弱阳性反应,幼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呈阳性反应 。粒系细胞一般为阴性或弱阳性反应 。淋巴细胞一般为阴性反应 。对鉴别单核细胞白血病有重要意义 。正常单核细胞和原始单及幼稚单核细胞均呈阳性反应,其他血细胞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呈强阳性反应,但单核细胞中的酶活性可被氟化钠抑制,故在进行染色时,常同时做氟化钠抑制试验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呈阴性反应或弱阳性反应,但阳性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 。因此,本染色法主要用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鉴别 。
三、非特异性酯酶染色的影响因素
1.酶的活性随标本采集后的时间而逐步下降,应取材2d内染色 。
2.a-NAE最佳反应pH为6.0~6.3之间 。
3.染色时间和温度要相对恒定 。
4.各种基质试剂由于其产品衍生物较多,染色效果可随产地、生产厂商及不同批号等因素相差甚远,所以每次操作应设阴、阳性对照 。
5.在酯酶染色反应中切记基质浓度过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以防引起背景污染,冲洗困难,特别在冬天,易使涂片表面产生脂质沉淀,影响结果观察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