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隐秘学问 孔子的那些秘密


孔子的隐秘学问 孔子的那些秘密

文章插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儒家之道,埋没千年 。
儒家文化,孔子所创,是中国文化主流思想 。人们普遍认为《论语》代表孔子的思想 。其实不然 。因为孔子有两套学问,第一套是第一哲学,针对天赋极高的学生,讲的是“性与天道” 。第二套是形而下学,针对的是资质较差的学生,主要讲道德伦理 。
《论语·雍也篇》中,孔子不客气地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论语·公冶长》中,子贡发出的哀叹:“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所以论语里面没有第一哲学,层次较低 。
黑格尔看完孔子的书感觉非常失望,他觉得孔子的学问太简单了,他说:孔子长于务实,但却拙于思辨 。只是俗世的一个聪明人,称不上哲学家 。
叔本华认为孔子的学问:“是一种广泛的老生常谈,主要是有关政治和伦理的哲学,而又没有形而上学作为支撑,有些地方使人感到极其空洞无聊” 。
外国人对孔子的误解源于我们自己对孔子第一哲学的遗忘 。
孔子的第一哲学即是“性与天道”,当发现自己的学生和唯一的儿子都没有足够的天赋来理解第一哲学,孔子只好把这套学问传给了自己的孙子——子思,于是留下了儒家的第一哲学——《大学》和《中庸》 。
但是自古至今,中国学者和普通百姓均对孔子的中庸之道存在根本性的误解 。
首先,中庸之道是第一哲学之道,绝非任何人可以随便掌握 。孔子说:“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
这句话明确地告诉我们,即使可以抛弃名利的仁者,让出国家的圣人、无畏生死的勇士,这些世间最伟大的人,都无法和掌握中庸之道的人相提并论 。
当我们都普遍认为第一哲学的中庸之道就是“和稀泥的哲学”和“老好人的技巧” 。这是中国文化界最大的悲哀!中国文化明明本是一个龙种,却被后世学者活生生变成了跳蚤 。根源在此!古往今来的学者们对汉语的理解能力,是不可思议的 。
孔子已经明言,中庸之道是最伟大的:“中庸其至矣乎!”,但是他发现人们早就无法理解它了:“民鲜能久矣!” 。2500年来,中庸之道更加湮灭,国人尚且如此,何况黑格尔和叔本华这些外人!这是对中国文化核心理念的最大无知 。
1.孔子之大道
孔子:“吾道一以贯之” 。这个“一”是对第一哲学本体的数学描述 。代表哲学第一因,和宇宙本体的唯一性、绝对性 。
西哲巴门尼德对此有相同描述,他说:“存在者存在 。......因为它整个在现在,是个连续的一 。”
这里有一段公案,很有意思 。据论语记载,某日孔子上课时说:“曾参呀!我的学说可以用一个根本的原则贯通起来 。”曾参答道:“是的 。”孔子走出去以后,其他学生问道:“这是什么意思?”曾参说:“夫子的学说只不过是忠和恕罢了 。”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 。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曾参是了解孔子的第一哲学的,但是其他学生不知道,二人在课堂上打哑谜,仿佛拈花微笑的公案 。学生们当然很想知道这个学问的最高秘密是什么?但是又不敢问孔子老师,于是下课后纷纷围住学长曾参,何谓也?曾参也明白对一般人不可以讲最高深的知识,只好拿形而下学的忠恕之道来搪塞学弟们 。因为稍有逻辑能力,我们就会发现,忠恕之道是不可能贯通天道的,形而下的道德伦理之学是不可以凌驾于形而上的第一哲学的 。这是哲学的基本常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