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水花鱼什么网箱

养水花鱼什么网箱 , 长江白鲟需要洄游吗?白鲟需要回游的
长江食物链顶端的一个物种灭绝了,这是2020年开年之初的一个坏消息 。关注它,更要让它的命运不再降临在其他物种身上 。人类最后一次见到白鲟,是2003年,跟踪一条白鲟 , 希望找到产卵?。?开展人工繁殖,但最终跟丢 。人工繁殖技术已很成熟,但它未再现身,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 。
2020年到来了,但长江白鲟没有等到 。
2019年12月23日,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表的一篇论文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中国特有物种长江白鲟已经灭绝 。
结论其实延迟了10多年 。根据这些科学家多年研究的结果,长江白鲟的灭绝时间应在2005-2010年之间 。
截至目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尚未宣布长江白鲟灭绝,在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它仍被列为“极危”等级 。
不过,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危起伟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采访人员,灭绝的结论尚未正式公布,但IUCN的评估已于2019年9月完成,“公布与否,不影响其科学结论” 。1996年起,他就是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鲟鱼专家组成员 。
白鲟是长江中的“活化石” 。这种体态庞大的远古鱼类,曾与恐龙为邻,在长达1.5亿年的漫长年月里,游过了白垩纪,在恐龙大灭绝中幸存;它游入了不朽的《诗经》和中国民谣、传说里,连周朝的祭祀礼都提到过它 。但在公元20世纪,面对人类日益强大的改造自然的能力 , 它被高大的水坝挡住 , 被孔洞越来越细的渔网拦下,最终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停止了游动 。
最后一尾白鲟扭着尾巴,拍出一阵小水花,没入茫茫长江
同饮一江水,相比白鱀豚、江豚、中华鲟等“明星物种”,长江白鲟不那么出名 。它灭绝的消息传出后,很多人感慨与白鲟“初见即是永别” 。
研究了大半辈子长江珍稀动物的危起伟教授 , 也只见过长江白鲟10多次 。
过去,白鲟在长江流域寻常可见 。危起伟团队的调研显示,20世纪70年代前后 , 白鲟的年捕捞量约为25吨 。人们捕获的白鲟体长大多2-3米 , 体重约150公斤 。那时白鲟不是保护动物,捕捞后大多食用 。1983年 , 白鲟被国务院通令列为要求严格保护的珍贵稀有野生动物 , 严禁捕捞 。
滚滚长江东逝水,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白鲟横行无阻,被称为“水中老虎” 。它体型巨大 , 体色深灰或浅灰,有长长的鼻子,游动迅疾,以其他鱼类为食 , 可以一口吞下七八斤重的草鱼 。
但危起伟介绍 , 在1981年至2003年期间,除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经在长江口见过批量白鲟幼鱼,中国总共只有210次大个体长江白鲟的确切目击记录 。
在危起伟眼里,白鲟是一种特别可爱、生命力非常顽强的生物 。但他第一次和白鲟打照面,见到的就是一具尸体 。那是1984年,他大学刚毕业,在湖北宜昌葛洲坝附近 , 一条撞烂了脑袋的白鲟被渔民打捞上岸 。死因无法确定,危起伟推测,这条白鲟很有可能是与船只或水坝相撞而受伤 。
人类最后一次见到长江白鲟,是2003年1月 , 一条3米多长的白鲟撞进了四川宜宾南溪县一名渔民的大网,拖着船直入江心激流,差点掀翻渔船 。
当时参与报道此事的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采访人员钟倩回忆,渔民向当地渔政部门报告此事后 , 当时的农业部紧急从北京调运药品到成都 。
危起伟的电子邮箱里则收到了全球鱼类科学家表达关切的大量邮件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