蚬子的养殖方法

蚬子的养殖方法 , 黄蚬在家怎么养?河蚬又称黄蚬,是一种淡水贝类,其贝壳中等大小,略呈正三角形 , 壳质稍厚且坚硬,成体壳长40毫米左右 , 壳面颜色变化较大,常与栖息环境有关,呈棕黄色、黄绿色或黑褐色,壳面有粗糙的环肋 。河蚬平时栖息于江河、湖泊、沟渠或池塘内,穴居于水底生活,并以硅藻、绿藻或轮虫等浮游生物为食 , 一年四季皆可繁殖,性腺最丰满期是5月至8月 , 最佳采捕利用期为1龄~2龄 。河蚬经济价值较高,肉味鲜美,营养丰富 。据分析 , 每百克蚬肉含蛋白质15克,脂肪3克,而所含的维生素A、B1、B2、B12、C及铁、钙、镁等营养物质也很丰富 。此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钴和牛黄酸等成分 。蚬肉除可炒、煎、炸、滚汤外,还可加工成蚬干、罐头和冻蚬肉等产品 。河蚬除作菜肴外 , 它还具有药用价值和食疗功效 。据《本草纲目》记载:"蚬肉能下温气,利小便" 。另据现代药书等记载:河蚬肉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适量食用蚬肉可治疗疔疮肿毒、湿热黄疸、不便不利等症,对治疗夜盲症和促进母体乳汁分泌、加快产妇产后身体恢复也有作用 。而蚬肉中丰富的维生素B12对治疗贫血有特殊疗效 。河蚬所含的钴成分对维持人体的造血功能和恢复肝功能也有辅助作用 。民间记载常喝蚬汤、常食蚬肉还令人筋骨强壮 。由于河蚬所具有的营养、药用及食疗价值,因此,它不但在国内许多地方受到人们的喜爱,而且在日本、韩国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普遍受到欢迎,故河蚬也是出口创汇品种 。目前,开发利用河蚬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组织渔农民在有资源的江河水域中适量来捕河蚬,常年均可进行或分阶段进行 。可采用网眼为2厘米左右的抄网或耙网捕捞,若是单艇操作,可捕大留小 。二是为适当保护自然资源提高产量,可发展江河湖泊人工增养殖 。其增养殖的方法是:选择水深约2米,沙泥底质 , 地势平坦,有一定肥力,浮游生物丰富的水域放养蚬苗,放养时均匀散放,密度为每亩15千克左右(规格0.5厘米~1厘米),放养后4个月~5个月便可长成商品蚬 , 可做到当年放养当年收获 。三是利用池塘养殖 。池塘面积2亩以上 , 水深1米以上 , 底质以沙土为宜,放养前要清除敌害生物并暴晒池底15天以上 , 然后注水施鸡粪等农家肥150千克~200千克 。每亩放蚬苗100千克左右 。养蚬池塘还可同时混养草、鳊、鲢、鳙等鱼类(但不能混养青、鲤鱼),池塘养河蚬经5个月~6个月即达商品规格,个体重4.5克以上便可收获上市 。
淡水蚬子需要氧气吗?需要 。
淡水蚬一般指河蚬,又称黄蚬、金蚶、扁螺等 , 广泛分布在我国湖泊、江河中,天然资源丰富 。它们穴居于水底泥土表层,以浮游生物为食料 。河蚬生长肯定需要氧气,但是河蚬有耐低氧、生长快、繁殖力强等特点 。除天然资源外,也适宜进行人工养殖 。
河蚬养殖既适合于湖泊大、中型水面放流增殖,也适合于小型水面或者池塘投饲、投肥养殖 。养殖河蚬成本低、产量高 , 易捕捞,可以当年放养当年收获,经济效益显著 。
养殖黄蚬子和野生的区别?养殖的黄蚬子味道不及野生的鲜美 。
螃蟹的养殖技术?河蟹七八月长壳 , 九十月长膘 。夏季高温季节河蟹活动频繁 , 食欲大增,是河蟹生长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强管理 。创造生态脱壳环境:7-8月河蟹要进行最关键的一次脱壳,这次脱壳时间长,并常出现因脱壳不顺利而死亡的现象 。而水草正是河蟹喜爱的植物饲料,还能为河蟹提供隐蔽场所及除着生物的基质 。因此 , 养殖蟹池应尽早移栽伊乐藻、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水草,覆善率达50%左右,这样就可以为河蟹提供阴凉的栖息场所,有利于河蟹脱壳时躲避敌害,防止软壳蟹受其他蟹攻击 。有条件的 , 将软壳蟹挑出来 , 放在通风、阴凉、有水草的池或盆内暂养 , 等蟹壳硬后再放池内饲养,以提高脱壳蟹成活率 。合理增加投喂量:日常除供足水花生、水浮莲以及苏丹草等植物性饲料外,每周搭配投喂2~3次动物性饲料,如屠宰场下脚料,小杂鱼、蚯蚓、螺蚌肉等 , 或者增加富含蛋白南、脂肪的植物性饲料 , 如玉米、小科、黄豆等 。粉质饲料最好混配后蒸制成块状投喂 。投喂量为在池蟹体重的10%~15%,看第二天食料有无剩余而相应增减 。饲料投在池边浅水处,每天下午3~5时投喂,以适应河蟹昼伏夜出觅食的习性 。避免水质污染:在河蟹的旺长期,要确保池塘水深1米左右,以清澈、干净、溶氧丰富为佳 。定期换水,每3~4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0~30厘米 。换水最好在傍晚前进行,水源要清洁卫生,无毒无污染 。发现池中河蟹多数登岸,且吐泡 , 尤其是白天有大批蟹攀爬出水面,且受惊也不下水或一下水马上上岸,表明水中缺氧或水质败坏,应尽快换水,换水量也应加大 。及时防病治?。焊呶录窘? ,河蟹易引发暴发病,因此,必须坚持防重于治的方针,辅以药物防治疾病 。可定期交替泼洒1毫克/升土霉素粉、0.5~1毫克/升呋喃唑酮、1~2毫克/升硫酸锌、05毫克/升蟹安灵等药物;经常投喂药饵,每1000克蟹重用0.1~0.2克土霉素或红霉素拦饵投喂;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壳粉、骨粉、鱼粉、禽蛋壳粉,以利河蟹脱壳 。寄生虫病可用5~10毫克/升福尔马林或其它杀虫剂全池泼洒,细菌性病用消毒药物进行水体消毒2~3次,全池泼洒药物与投喂药饵相结合,则效果更佳 。防止逃蟹损失:蟹在夏霜秋初最易逃跑 , 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 , 观察有无逃走的痕迹,检查是否有洞与外界河沟、稻田相通 ,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出水口的拦护设备也要注意检查,防患于未然 。螃蟹投喂技巧螃蟹是一种杂食性的水生动物 。它的饵料有以下几种,但不能用单一的饲料饲喂 。(1)天然饵料 凡是它喜食的、自然生长在水中和陆地上的各种生物,均称为天然饵料 。主要有浮游植物、水生植物、底栖动物和陆生动植物等 。浮游植物:包括硅藻、金藻、甲藻、裸藻、绿藻等 , 是早期幼蟹和浮游动物的饲料 。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挠足类等,是它的好饲料 。水生植物:包括苦草、轮叶黑藻、菹草、马来眼子菜、芜萍、浮萍、水浮莲、水花生、金丝草等 , 是它的主体天然饵料 。底栖动物:水域中的螺、蚬、河蚌、水蚯蚓等是它的上佳饲料 。陆生动植物:包括黄粉虫、蚯蚓及黑麦草、狼尾草、聚合草等 。(2)人工饲料 植物性饲料 , 主要包括黄豆、豆饼、菜饼、棉籽饼、麦类、米糠、豆渣、酒糟、酱渣、花生饼等 。动物性饲料,主要有螺蛳、蚬子、河蚌、蚕蛹、黄粉虫、蚯蚓、小杂鱼、蝇蛆、畜禽内脏等 。投放饲料,必须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 。-般每天每次投饲量为蟹体重的5%-8% 。但蟹有贪食动物性饲料的习性,如果长期投放动物性饲料,要在短期内改变成植物性饲料比较困难 。投喂方法不同于其他水产动物,但基本上也要做到"四定"(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定时:蟹的摄食强度随季节、水温的变化而增加或减少 。在夏秋两季随着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蟹的摄食能力增强 , 这时每天投喂一次 。当水温下降到15℃以下时,蟹的摄食能力下降,可隔日或数日投喂一次 。投喂的时间以傍晚前后为宜,这是因为蟹是昼伏夜出的水生动物 。定位:水草可直接投放,其他饲料投喂在接近水位线以下的土坡上,或投在浅水处 。以便观察蟹的摄食、活动等情况 , 随时增减饲料和调节水质 。定质:精、青、粗饲料要合理搭配 , 前期以粗饲料和草类饲料为主,要稍多投些,后期是蟹肥育的重要时期,精饲料要多些 。定量:每天每次投喂量为蟹体重的5%-8%,水温高时取上限,水温低时取下限 。不过 , 在幼蟹培育期,每天定时、定量、多点投喂鲜活饲料(如水蚯蚓、黄粉虫等)、鱼粉、麦粉、蚕蛹粉、花生饼、麦麸、嫩菜叶、人工配合饲料等 。日投喂量不超过幼蟹体重的3%-5%,其中70%在傍晚投喂,30%在上午投喂 。成蟹喂养时,一年中总的饲料分配为动物性饲料占40% , 粗料(糠、饼、麸等)占25%,青料(水、旱草)占35% 。上半年是蟹长骨骼的时节,在饲料分配上 , 青饲料占50%,粗饲料占30% , 精饲料占20% 。下半年是蟹肥育期 , 在饲料分配上,精饲料占60%,粗饲料占20%,青料占20% 。饲料投喂时间,3月底至4月初,平均水温未达到10℃时,可少投或不投 。如果这时水温超过10℃时,可投喂少量糊状饲料 。4月中旬后,平均水温上升到10-15℃时,可投喂糊状饼类、豆渣、米糠、猪血、配合饲料等,数量不宜多 。5-6月份,可大量投喂水草 。7-10月份,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投喂 。11月份以后,酌情少量投喂 。具体投喂数量,3-4月份 。为蟹体重的1%左右;5-7月份为5%-8%;8-10月份为10%以上 。投喂时间一般为傍晚或下午4-5时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