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心脏骤停的症状有哪些


心脏骤停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心脏骤停的症状有哪些

文章插图
一、心脏骤停需要怎么处理
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心肺复苏和尽早进行复律治疗 。
1.识别心脏骤停并呼救 当患者发生意识丧失时,应立即触诊大动脉有无搏动 。突发意识丧失,伴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是心脏骤停的主要诊断标准 。在不延缓实施心肺复苏的同时,应设法呼叫急救医疗系统 。
2.初级心肺复苏(1)胸外按压 通过胸外按压可维持一定的血液流动,配合人工呼吸可为心、脑等重要器官提供一定的含氧血流,为进一步复苏创造条件 。
(2)开通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成功复苏的重要一步,可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 。应清除患者口中的异物和呕吐物,患者义齿松动应取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
(3)人工呼吸:开放气道后,气管内插管是建立人工通气的最好方法 。当时间或条件不允许时,口对口呼吸不失为一种快捷有效的通气方法 。每次吹气应持续2秒以上,确保呼吸时有胸廓起伏 。每30次胸外按压连续给予2次通气,交替进行 。应争取马上气管内插管,纠正低氧血症 。
二、心脏骤停有什么临床表现呢
心脏骤停或心源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前驱期、发病期、心脏停搏期和死亡期 。
1、前驱期
许多病人在发生心脏骤停前有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的前驱症状,如心绞痛、气急或心悸的加重,易于疲劳及其他非特异性的主诉 。这些前驱症状并非心源性猝死所特有,而常见于任何心脏病发作之前 。有资料显示50%的心源性猝死者在猝死前一月内曾求诊过,但其主诉常不一定与心脏有关 。在医院外发生心脏骤停的存活者中,28%在心脏骤停前有心绞痛或气急的加重 。但前驱症状仅提示有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而不能识别那些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亚群 。
2、发病期
亦即导致心脏骤停前的急性心血管改变时期,通常不超过1小时 。典型表现包括:长时间的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持续心动过速,头晕目眩等 。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前无预兆警告,则95%为心源性,并有冠状动脉病变 。从心脏猝死者所获得的连续心电图记录中可见在猝死前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常有心电活动的改变,其中以心率增快和室性早搏的恶化升级为最常见 。猝死于心室颤动者,常先有一阵持续的或非持续的室性心动过速 。这些以心律失常发病的患者,在发病前大多清醒并在日常活动中,发病期(自发病到心脏骤停)短 。心电图异常大多为心室颤动 。另有部分病人以循环衰竭发病,在心脏骤停前已处于不活动状态,甚至已昏迷,其发病期长 。在临终心血管改变前常已有非心脏性疾病 。心电图异常以心室停搏较心室颤动多见 。
3、心脏骤停期
意识完全丧失为该期的特征 。如不立即抢救,一般在数分钟内进入死亡期 。罕有自发逆转者 。
心脏骤停是临床死亡的标志,其症状和体征如下:①心音消失;②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出;③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暂抽搐,抽搐常为全身性,多发生于心脏停搏后10秒内,有时伴眼球偏斜;④呼吸断续,呈叹息样,以后即停止 。多发生在心脏停搏后20~30秒内;⑤昏迷,多发生于心脏停搏30秒后;⑥瞳孔散大,多在心脏停搏后30~60秒出现 。但此期尚未到生物学死亡 。如予及时恰当的抢救,有复苏的可能 。
其复苏成功率取决于:①复苏开始的迟早;②心脏骤停发生的场所;③心电活动失常的类型(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心电机械分离、心室停顿);④心脏骤停前病人的临床情况 。如心脏骤停发生在可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的场所,则复苏成功率较高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