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菇养殖方法( 四 )


播种覆膜后搭建遮阳棚 : 遮阳棚可在播种之前 , 也可在播种之后进行搭建 , 选择 4~6 针、透光率为 10%~15%的黑色遮阳网 。长江以南地区以平棚为宜 , 平棚高度不低于 2 米 ; 长江以北地区以拱棚为宜 , 避免大风大雪对棚的损害 。
养菌 : 整个养菌环节土壤含水量控制在15%~28%, 控制土壤温度不高于 25℃ , 以免滋生杂菌 , 空气湿度自然 。在环境温度 20℃条件下 , 播种 3~4 天后 , 土层内及土层表面将萌发大量洁白纤细的营养菌丝 ; 培养 1 周左右 , 菌丝量增大变浓密 , 可进行“外源营养袋”的补料 , 营养袋规格为 12×24 ( 厘米 ) , 掀开地膜 , 将外源营养袋侧面划口或打孔面朝下扣在长有营养菌丝的菌床上 , 再覆盖地膜 。每亩地的营养袋用量为1600~2000 个 。
撤袋 : 羊肚菌的菌丝将沿着划口处长入外源营养袋内吸收营养, 补料操作后约一个月, 菌丝可长满营养袋 。此时环境温度也逐渐降至最低 , 待第二年春季温度回升时撤膜、撤袋 。
催菇 : 确保土壤温度达到 8~10℃ , 采用微喷管浇水 , 时间控制在每天 0.5~1 小时 , 沥水性好的沙壤地 , 浇水1~2 次 , 保水性好的黑壤地 , 可适当减少浇灌时间和次数 , 整体保持土壤水分在 28%~35% 。增加棚内空气湿度至 85%~95%, 1~3 天后便可出现针尖状的菌丝扭结的原基,3~5 天后即能发育成球形原基 。原基的发育速度与环境条件特别是温度密切相关 。
出菇管理 : 原基生长至 3 厘米左右的幼菇时为最关键阶段 , 此时条件不适 , 极易造成原基或幼菇夭折 。排除原基夭折生理性因素 , 如前期营养储备不足等 , 环境条件非常重要 , 此时控制土壤水分在 25%~32%, 高于播种环节 , 略低于催菇环节 ; 保持空气湿度在 85%~95%, 与催菇环节相同 ; 土壤温度自然 ; 适度通风 , 菌床表面风速控制在每分钟 20~40 厘米为宜 。
采收 : 条件适宜时 , 原基生长 20~30 天可达到成熟 , 成熟的羊肚菌子囊果体积不再增大 , 菌盖表面的凹坑明显 , 棱廓分明 , 菌肉厚实 , 手感较沉 。采摘前不可喷水 , 以免影响品质 。
羊肚菌栽培是近年来才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技术 ,有别于常规食用菌栽培 , 其栽培理论还需要逐步完善和提高 。当前的技术体系适用于四川、湖北、河南、云南、贵州、湖南等中国中部、西南部和长江流域一带地区 ;偏北的河北、山西、山东、新疆、甘肃南部及东北地区等地 , 需要根据当地的温度走势确定差异化的生产方案 , 除了菌种的适应性选择外 , 主要考虑保温、保湿问题 , 避免或错开冬季的长时间低温对羊肚菌造成的伤害 。覆膜栽培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 , 在保温、保湿和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 生产者可根据当地的具体环境条件 , 采用覆膜技术 , 辅助生产 。掌握核心技术,种植致富不是梦!
野生羊肚菇能种植吗?野生羊肚菇能种植;养殖方法:喜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生长期一定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北方地区可移至室内越冬 。
它稍耐阴 , 畏强光暴晒,所以生长期可养在半阴散光处,避开直射的强光 。湿润环境中利于生长,应该及时浇水,坚持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干燥时喷水保湿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