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天虾池怎么管理

阴雨天虾池怎么管理,活虾养殖的全过程?一、虾苗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养殖池整理:
放养过虾或鱼等更改的旧池,底土较酸化,必须清除旧土彻底消毒,充分晒坪,最好能铺上新土,计算土壤的pH值再决定生石灰的使用量,如果刚整建好的新池对生石灰的使用量应减少或免除 。
2.注水及消毒:
新池需经注水及排水的过程约需2次以上 , 浸水后并培养藻类,观察水质的变化 , 检讨养殖池的设计上是否有缺失,浸水时间至少要15日以上 。旧池注水约1尺深再以药物消毒约2日再排水,曝晒数日后再注入新水,此时可以茶粕水或石灰水处理水质,培养藻类并调整pH值 。
3.施 肥:
养殖池的施肥需视进水后水色培养的状况而调整,一般使用熟石灰、沸石粉等,需依少量多次原则施用,先观察水色变化,勿一次投入太多量的肥料 。
4.水 色:
一般均培养较稳定的绿藻水 , 或含矽藻的褐色水对于虾苗的成长较好 。
5.盐 度:
虾苗的放养和虾苗场的盐度不要相差太多,最好能在25 ‰以上,如果咸水来源不易,应事先请虾苗场将虾苗淡化驯养至适合养殖场的盐度 。
6.pH值(酸咸度):
【阴雨天虾池怎么管理】养殖场和虾苗场的pH值亦不可相差太多,pH值的突然改变,因虾苗的适应能力不够 , 活存率就会降低,pH值最好调整不超过9以上 。
7.水 深:
养殖池的水深应先注水2尺左右,除了方便虾苗成长的观察外,对於盐度、水温、pH值的变化较易调整 。
8.药 物:
虾苗放养前一星期注水并培养水色后,勿再胡乱使用药物 。惟可使用沸石粉及酵素微生物制剂 , 彻底分解池底杂质、悬浊物、清除养殖池内原水的NO2-,NH3并保持稳定的水质及水色 。
二、放养虾苗后的管理
虾苗放养后应时时注意水温、盐度、pH、水色的变化 。放养后应避免水温的骤降,盐度的改变应慢慢调节,换水工作最好采同时进出的方法,不要大量的换水 , 草虾在幼虾阶段脱壳迅速,成长也较快,只要饵料控制得宜 , 有机质的堆积,NO2-,NH3应该很少 , 过量的换水易使幼虾渗透压失去调节,造成紧迫及生理机能障碍 。虾苗阶段水色的控制应避免透明度太高,一般透明度约在25~30cm之间 , 过浓的水色不易控制,若藻类大量死亡则溶氧量剧降 。甚至会放出有害物质;
太稀薄的水色,藻类无法在水中形成优势而繁生 , 虾苗无法由藻类中吸收营养 , 且隐蔽作用较低对虾苗的脱壳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虾苗阶段水色的控制应以稳定为原则,水色时常变化,虾苗为适应环境易造成生理紊乱 , 亦为形成天空色原因之一 。
三、养成阶段的管理
虾慢慢成长,因天气变化,饲料量的增加,有机质堆积等外在因素而使水质发生变化 。因此在养成阶段的管理也可说是水质的管理 。尤其虾进入30尾/斤以内自然的脱壳速度减缓 , 成长也较慢 。
此时除了正确的饲料控制外,换水方法,药物控制均需视养殖池条件、放养密度差异而有所不同 。饵料的控制需视池虾的放养尾数、体重、脱壳率、残饵量来计算及增减,一般在虾池内放置伞网 , 然后定时观察吃完时间,再增减投饵量 。水色控制方面进入成虾阶段透明度约维持在40cm左右 , 视池深增减 。
虾苗和成虾时期如果藻类太稀薄均需追肥 。换水次数、换水量、换水时间应视虾体健康情形,藻类繁生速度、池底有机质的堆积而定 。咸淡水的比例和养殖池原水的变化不可太大,夜间换水虽可促成大量脱壳,但也易造成脱肉、薄壳,因此换水频繁的养殖池对於池中钙磷的补充不可缺少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