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孢子虫病怎么治疗

鱼孢子虫病怎么治疗,鱼孢虫病有什么防治方法?先分清是哪类病害,养的什么鱼 。孢子虫是一大类致病原生动物,种类繁多,关于鱼病孢子虫就有不少,肠系膜、腮、脑、脊髓、内脏都可以寄生,碘泡虫是鲤类的主要病害生物,一般要防治为主,鱼群感染就太晚了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可抑制孢子大量繁殖,减少此病发生;
2、鱼种放养前,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搅拌使之充分溶解,成500毫克/升浓度的溶液 , 浸洗鱼种30分钟,或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石灰氮,充分搅拌成悬浮液,浸洗鱼种30分钟 。粘孢子虫病治疗 该病是由粘孢子虫寄生于鱼的皮肤、鳃、肠道和神经系统所引起 。鱼病的部位有胞囊,呈灰白色点状和瘤状,常见的粘孢子虫有饼形碘孢虫、野鲤磺孢虫,鲫碘孢虫、鲢碘孢虫等 。症状:病鱼消瘦、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或焦躁不安而狂游,10月到来年2月对鱼种危害极大 。治疗方法:1、90%晶体敌百虫亩米水深的鱼塘用1斤全池泼洒,间隔3天~4天,再泼一次 。2、每万尾鱼种或100斤鱼的重量用75克食用硫磺粉拌料投喂 , 连喂一星期 。3、每斤饲料加10克90%晶体敌百虫喂鱼,可治肠道寄生的粘孢子虫 。此法治指环虫病也有效 。以下资料对比一下 , 具体做法最好咨询专家 。其他分类 1.疯狂病又称白鲢疯狂病、疯刀儿、鲢碘泡虫病 。由鲢碘泡虫寄生在白鲢各种器官组织中引起,其中尤以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为主,如脑、脊髓、脑颅腔内拟淋巴液、神经、嗅觉系统和平衡、听觉系统等 。鲢鱼苗刚出膜即可被感染 , 目前在生产上主要是危害1足龄白鲢,疾病严重时可引起病鱼大批死亡;病鱼的肉味不鲜而腥味重,并且很瘦,所以未死的鱼商品价值也受严重影响 。此病在全国各地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中都有发生 , 尤以浙江杭州地区最为严重 。严重感染时,病鱼极度消瘦 , 头大尾?。?尾部上翘 , 体重仅为健康鱼的一半左右 , 头长为尾柄高的2.95倍(健康鱼为2.2-2.3倍),体色暗淡无光泽;病鱼在水中离群独自急游打转,常跳出水面,复又钻入水中,如此反复多次而死;死时头常钻入泥中;有的侧向一边游泳打转,失去平衡和摄食能力而死,故称疯狂病 。剖开鱼体,可见鲢碘泡虫寄生处形成大小不一、肉眼可见的白色胞囊;肝脏、脾脏萎缩,腹腔内有腹水,小脑迷走叶显著充血;病鱼严重贫血 。2.饼形碘泡虫病草鱼育苗期间的一种严重鱼病 。由饼形碘泡虫寄生引起,主要寄生在草鱼的肠壁,尤以前肠的固有膜和黏膜下层为多;全国各养鱼地区都有发生,以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地为严重;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鱼苗下塘后12天即被感染,引起大批死亡;当水温27-30℃时 , 该虫在草鱼鱼体内发育一代需12-15天;用老化6-8个月的孢子进行人工感染草鱼鱼苗,100%发病 。主要危害全长在5厘米以下的草鱼,同池混养的鳙、鲢、青鱼不患病 。该病流行于5-7月,尤以5-6月为甚 。饼形碘泡虫寄生处形成许多白色小胞囊 , 胞囊有宿主形成的结缔组织膜包围 。病鱼体色发黑;消瘦,腹部略膨大,鳃呈淡红色,贫血,肠内无食,前肠增粗,肠壁组织发生变性坏死;当大量饼形碘泡虫寄生在脊椎时,可引起鱼体弯曲 。四川省报道,饼形碘泡虫寄生在鲤鱼苗种的肌肉内,形成白色胞囊,病鱼体表高低不平,生长缓慢,疾病严重时引起大量死亡 。3.野鲤碘泡虫病野鲤碘泡虫寄生在鲮鱼鱼苗、夏花的皮肤及鳃上,形成许多灰白色瘤状或点状胞囊,尤以体表为多,严重时影响病鱼的呼吸、游动和摄食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