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实中朱买臣的为人和剧中判若两人 朱买臣其人( 二 )


赴任时,他故意“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 。这时郡吏正“相与群饮”,对于“衣故衣”的朱买臣,虽然未加敬让,但也允其“入室中,守邸与共食” 。等到“食且饱”时,买臣才故意卖弄微露绶带,引起守邸惊怪,急忙上前“引其绶,视其印,乃会稽太守章也”,于是疾走奔告,一坐皆惊,郡丞以下赶忙“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谒”,买臣至此,真是扬眉吐气,只见他“徐徐出户”,坐上来迎接他的驷马高车,向吴境缓缓驰去 。
他赴任后的第二件事就是报复曾与他离异但又周济过他的故妻 。
新太守上任,当然极为隆重,郡吏命百姓修治道路,夹道欢迎 。朱买臣从人缝中“见其故妻,妻夫”也在为他“治道”,就“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 。不是载入馆舍,而是置之园中,“置园中”是干什么的?当然不是当客人,而是令作下人仆役了,这位故妻倒是很刚强,她不甘羞辱,自缢而死 。由此看来朱买臣的气量是多么狭窄,而那位故妻倒很值得同情 。
那么这个朱买臣结局如何?后来,朱买臣因击破东越有功,入朝为主爵都尉,位列九卿 。接着,又因犯法免官 。数年后又被起用为丞相府长史,当时有个叫张汤的小吏趋走于买臣位前,当然被这位堂堂长史所看不起 。后来张汤贵幸,官居御史大夫,经常代理丞相行事,就对朱买臣“故凌折之,买臣见汤,汤坐床上弗为礼 。买臣深怨,常欲将其害死” 。他就密访张汤阴事,向皇帝诬告张汤与商人田信营奸谋利,又与其他人联络,说张汤身为大臣,曾为下属“摩足”,无疑是大奸臣,致使张汤被逼自杀而死 。张汤死后,家无余资,汤母嘱令草草薄葬 。埋葬时“载以牛车,有棺无椁” 。汉武帝听闻后叹道叫“此母不生此子!”认为张汤有屈,就将朱买臣收押,后来斩于市曹抵罪 。
如果朱买臣的那位不甘屈辱自缢而死的故妻死而有知,至此,当出了一口怨气 。
从上述史实记载看,朱买臣的苦读好学全是为了个人功名利禄,出人头地 。而在他得官之后,又是得意忘形,仗权欺众,以势辱人,争权夺利,倾轧害人,最后落得被斩市曹,身首异处,其人并不值得称道;而他的那位故妻,因为看不惯朱买臣那种象发神经病似的在闹市高声朗诵的酸腐作风,离他而去,并无什么大的不是,是不应该受到谴责的 。
但这一史料到了编剧者手里,编剧者就巧妙地截取了在朱买臣贫穷时,其妻离他而去,在朱买臣得官后,二人又复相见的这段史料,大做文章,按自己的立意,虚构具体情节,编成一出“于主要史实有据,于具体细节无凭”的戏剧来,不能不说是编剧者的本领 。
当然,《渔樵记》是明人所作(它以大团圆为结尾);《烂柯山》是清人所写(《朱买臣休妻》,《马前泼水》等皆源出于此),他们都受时代所限,如果有人再根据朱买臣所走过的道路,即刻苦读书,是为做官,得官后又以官骄人,以势压人,以及在官场中勾心斗角,相互倾轧,最后落了个被斩头的下场这一史实,重新构思戏剧情节,写一部新的《朱买臣休妻》来,那将是很有意义的 。
【史实中朱买臣的为人和剧中判若两人 朱买臣其人】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