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节王虾软壳怎么办

斑节王虾软壳怎么办,怎样才能养好对虾和螃蟹?“虾蟹混养”模式,一种是龙虾加螃蟹,一种是龙虾加螃蟹加青虾 。两种混养模式有成功先例,但最终纯收益与单一的螃蟹养殖相差无几,而且虾蟹混养耗工费力、技术要求高,一旦致病 , 很可能得不偿失 。
蟹虾混养 , 高密度,管理难度大,因此加强池塘的养殖管理 , 是增产增收的保证 。
一是做好水草种植、投放活螺等常规性工作;
二是做好投饲工作 , 要求春季在投喂河蟹颗粒饲料的同时,要搭配15-20%的豆粕和青虾颗粒饲料,保证青虾的正常摄食和菅养;
三是做好水质调节工作 , 冬春季节适量施肥,保证池水有一定肥度 , 有利青虾生长,夏季高温要降低肥度调活水质 , 防止水质变坏恶化;
四是要强化增氧措施,由于蟹池中后期青虾产苗后存塘密度高,稍遇恶劣天气及易引起缺氧,造成虾苗损失,一般要求白天中午增氧2-3小时 , 晚上低于3mg/L要及时增氧;
五是八月上旬要适时增放专繁虾苗 , 3-5公斤/亩,既为增加当年虾苗,又为防止来年青虾自繁近亲交配;
六是中后其要保证池中有30%左右的水草覆盖率,减少河蟹成熟回游时对青虾损伤 。
9月份水产养殖户需关注和预防哪些疾?。?/h3>【斑节王虾软壳怎么办】9月份,将迎来白露和秋分两个节气,全国大部气温逐渐下降,水产养殖生产需注意防范昼夜温差变大和因池塘载鱼量加大带来水质变化等不利影响 。根据近几年同期全国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情况,9月份需重点关注以下水生动物疾病 。一、病情预测 (一)鱼类疾病 1.草鱼出血?。褐饕:Σ萦阌阒趾?足龄青鱼 , 临床以红鳍、红鳃盖、红肠子和红肌肉等其中一种或多种症状为特征,水温20℃~30℃,25℃~28℃最易发病 , 该病具有流行地区广泛、流行季节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危害性大等特点 。各草鱼、青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2.锦鲤疱疹病毒?。褐饕:鸷徒趵穑《敬パ杆伲?可感染任何年龄的锦鲤与鲤,死亡率高,发病最适水温23℃~28℃,主要通过水平传播 。各鲤和锦鲤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3.鲤浮肿?。褐饕:鸷徒趵?nbsp;, 发病水温为7℃~28℃,发病急,死亡率高 , 临床症状为昏睡、凹眼、烂鳃、皮肤溃烂等,与锦鲤疱疹病毒病症状极其相似 。各鲤和锦鲤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4.鲫造血器官坏死?。翰≡痧逭畈《劲蛐?,主要感染异育银鲫,发病水温15℃~33℃,以24℃~28℃最为严重 。各鲫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5.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可感染除草鱼、青鱼外的大部分养殖鲤科鱼类,具有病程较急、死亡率高等特点,特别是水温持续在28℃以上、高温季节后水温仍保持在25℃以上时发病率高,该病可通过病鱼、病菌污染饵料、用具以及水源等途径传播,鸟类捕食病鱼也可造成疾病在不同养殖池间传播,全国各淡水养鱼地区均需重点防控 。6.细菌性肠炎?。菏遣萦恪⑶嘤愕母叻⒉?,从鱼种至成鱼都可受害,鲤、鳙也有少量发生 。水温18℃以上开始流行,死亡率高 , 25℃~30℃是流行高峰期,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 。各草鱼、青鱼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7.烂鳃?。河憷嘀饕:Σ萦愫颓嘤?鲢、鳙、鲤、鲫等淡水养殖鱼类从鱼种至成鱼均可受害,水温15℃以上开始发?。?0℃以上开始流行,常和传染性肠炎、出血病和赤皮病并发,水温越高,致死时间越短 。各草鱼、青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二)虾类疾病 1.白斑综合征:水温在18℃~30℃时易暴发,主要危害对象为凡纳滨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等,沿海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另外湖北、江苏、安徽、江西等地的克氏原螯虾(俗名小龙虾)主养区也需要重点防控 。2.桃拉综合征:俗称红尾病 , 主要危害凡纳滨对虾,发生在虾的蜕皮期,病虾不吃食或少量吃食,发病对虾尾扇发红,甲壳下皮肤出现点状坏死 。通常在气温剧变1~2天 , 特别是水温升至28℃以后易发病 。全国各凡纳滨对虾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3.急性肝胰腺坏死?。核壮啤巴邓啦 ? ,主要危害凡纳滨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等 , 具有传播广、致病性强、死亡率高等特点,症状表现为昏睡、厌食、生长缓慢、软壳等,全国各对虾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三)蟹类疾病 河蟹颤抖?。捍佑仔返匠尚方杂蟹⑸?,流行水温23℃~33℃,立秋后水温在25℃~25.8℃发病最为严重,水温降至20℃以下该病逐渐减少 。全国各河蟹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另外,鱼类还需注意防控赤皮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和指环虫病等,罗非鱼需注意防控链球菌病和罗湖病毒病,斑点叉尾鮰重点防控鮰类肠败血症,大黄鱼需重点防控刺激隐核虫?。幌豪嗷剐枳⒁夥揽乩萌 ⒊ρ撞『突【〉?。二、防控措施 (一)做好水质调控工作 。加强水质监测,发现异常及时通过适量换水、增氧、使用水质改良剂等措施调控水质 。(二)加强养殖后期生产管理 。勤巡塘,防止发生缺氧泛塘;及时根据气温变化调整投饵时间和投喂量,确保养殖动物营养需求及减少残饵产生;控制合理养殖密度,使水体负荷适度;加强养殖动物保健与应激管理,提高机体抵抗力 。(三)做好台风、降雨和降温等突发性天气的应急准备工作 。做好因突发性天气引起水环境变化的应急防范工作,同时做好减少水生动物应激反应的准备工作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